除了《京华烟云》,你对林语堂一无所知(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除了《京华烟云》,你对林语堂一无所知(2)

  论文最后写得不算满意,钱锁桥觉得“只是从文本到文本”。关于中国上世纪30年代的资料表明,在1925年底,林语堂参加了“首都革命”的游行,也向警察扔了石头。他发表批判北洋政府的言论,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后,被政府列入第二批黑名单,而同在黑名单上的《京报》主编邵飘萍已被枪杀。国民革命后,林语堂不再热衷革命,投入对“幽默”文学理论的研究,但也因此被批判为与民族危难的主流战争意识不相符。

  而在美国能找到的内容,更多只是林语堂的英文作品,文本诞生的原因和背景他不得而知。“美国对三四十年代中国的研究,有几本书,只是讲美国人怎么看中国,比较泛。”钱锁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写完博士论文,钱锁桥到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做了博士后研究员,接着研究华裔美国文学课题,算是从林语堂研究项目中延伸出来的。曾经结识的哈佛教授维尔纳·所勒斯和其门下弟子尹晓煌对他的研究颇为支持。一次,尹晓煌告诉他,普林斯顿大学有一批庄台公司的档案,还没人去看过,或许有用。庄台公司是由哈佛毕业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华尔希创立的出版公司,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等多部作品由其出版。华尔希和他的妻子、著名作家赛珍珠也是林语堂的重要朋友。钱锁桥随后用两个月的时间,天天开车从曼哈顿到普林斯顿,查出他认为是最富增量的资料——流水账一样的文件里有诸多林语堂和华尔希、赛珍珠的往来信件,他一盒一盒地整理出来。

  在中国长大的传教士赛珍珠曾凭借创作小说《大地》,先后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和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小说描写中国农民勤俭持家的生活,1931年通过庄台公司在美国出版后,美国读者反响激烈,但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遭到批判,林语堂则在自己的《论语》杂志上表示对赛珍珠的盛赞。之后,林语堂被朋友引荐与赛珍珠见面,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赛珍珠立马写信把林语堂推荐给了庄台公司。

  华尔希察觉到中国题材在美国有很好的出版市场,出版《大地》之后,准备策划推出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这是本讲中国文化和生活精髓的散文集。华尔希和赛珍珠通过写信跟林语堂沟通编辑意见。起初,关于原稿第二章的内容——痛批中国在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乱象,林语堂对是否删去曾长时间犹豫不决,而华尔希非常喜欢,建议保留。在1934年7月到9月的信件里,林语堂先表示,“这一章,可都是赤裸裸的苦口,而且我也不想裹糖衣。”之后,他几度考虑到政局不稳的原因,决定不发表,担心被指责“不爱自己的国家”,并提及自己的好友也劝说不要发表。1935年3月15日,林语堂最终还是决定保留,意在“稍微删改”挪作“结语”。

  武汉的新文化阵地《国民新报》的严厉批评随之而来,指责林语堂“卖国卖民”。林语堂在给华尔希的信中提到自己对此的感受,“我早就料到这种东西,自卑感强盛的中国‘爱国者’专利。”但林语堂还是怕将这部作品译成中文,他告诉华尔希,“你能想象我用中文把书中写的都说出来?那我还不被那般中学毕业的‘普罗作家’给碎尸万段了?”

  “因为信件不可能说假话,你就看到了他的整个生活方式、脾性,很多东西都是反映出来的。”钱锁桥感到一下子开阔了眼界。但那个时候,钱锁桥还没想到要为林语堂写一本传记。

  1999年,他去了趟台北,到阳明山上的林语堂故居走了一次,发现没人管理,资料散乱。2000年后,钱锁桥到香港城市大学执教,碰上时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龙应台来访问,钱锁桥讲了自己的研究,龙应台邀请他到林语堂故居做驻馆作家。

  2004年,钱锁桥在阳明山上待了一两个月,把馆里的资料整理了一遍,挖掘出一些有用的内容。“林语堂在美国的时候,出了一本书后,他就会付钱给一家公司,那个公司专门剪辑所有报刊上相关的评论给他,馆里就有这么一叠资料,能看出美国媒体当时是怎么看林语堂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之后,他遇上台湾民间做林语堂研究的秦贤次,对方分享了自己手头的资源。

  直到2009年,他回美国做访问学者,终于完成了首部专著《Liberal Cosmopolitan: Lin Yutang and Middling Chinese Modernity》(《自由普世之困:林语堂与中国现代性中道》),并于2011年出版。

  自由的延续

  首部专著完成前,钱锁桥开始想到要写一部林语堂的传记,“作为中国现代知识思想史的个案研究”。之前二十年所收获的资料都成为积累。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