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出戒毒新模式 测试全部合格才能回归社会(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重庆推出戒毒新模式 测试全部合格才能回归社会(2)

  “孩子,你一定要戒断毒品,以后常来看我,好吗?”对面,心理矫治中心主任邓炜正用母亲的口吻,轻轻地回答。说罢,陈明已泪流满面,不住地答应“母亲”的要求。

  这样奇怪的场景是在干什么?原来,这是一次催眠状态下的意象对话。

  陈明今年47岁,不久前,从前来探访的哥哥口中得知母亲突发疾病去世的消息。陈明自小与母亲感情深厚,即使因吸毒被强戒,母亲也从未放弃过他。母亲去世前,虽年事已高腿脚不便,但仍定期前来探访,鼓励陈明戒断毒瘾,重新做人。

  母亲的去世,对陈明打击很大,他自责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无法从悲痛中释怀,连续很长时间情绪激动,数日无法入眠,也吃不下饭。

  “他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心理干预。”邓炜说,推行统一戒毒模式以来,西山坪所成立了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心理矫治、康复训练、诊断评估五大中心,除了在身体、意识上对戒毒人员进行矫治,还密切关注学员的心理状态。

  例如,部分戒毒人员遭遇离婚、亲人重病甚至死亡等重大家庭变故后,会诱发急性心理危机,若不及时干预,极可能打击他们成功戒毒的信心、影响戒治效果。陈明便是其中较典型的例子。在对陈明进行了心理状况评估后,邓炜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心理干预。

  第一次见面,邓炜先引导陈明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让其放声大哭,使内心的痛苦情绪充分释放;第二次心理干预时,邓炜使用会谈和认知领悟疗法,引导陈明接受事实,处理自责;第三次干预,邓炜运用催眠和意象对话的方式,引导陈明与逝者告别,并鼓励他开始新的生活。于是,便有了本段开头的一幕。

  “他需要的是谅解和鼓励。”邓炜说,作为老戒毒民警,他深知吸毒人员戒断身体的毒瘾容易,但戒断心理上的毒瘾却很难。要想真正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不仅要让他们戒断身体上对毒品的依赖,更要在意识上和心理上真正改变他们对毒品的态度。心理矫治,在戒毒过程中就好比是“素质教育”。

  怎样改变戒毒人员的心瘾?

  “我们利用VR技术,配备了一系列的干预模式。”在心理矫治中心,邓炜给我们演示了他们和一家VR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的戒毒人员心理干预设备:戴上VR头盔,设备会引导佩戴者放松,然后出现毒品或吸毒场景,并通过检测心率、脑电波等方式,检测吸毒者对毒品的依赖程度。另一方面,设备还可通过将毒品与人类厌恶的场景相结合的方式,让吸毒者产生条件反射,增强对毒品的厌恶程度。

  除了VR,心理矫治中心还有一套“脑波游戏”系统,长期吸食毒品的人员通常精神涣散,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在这里,通过佩戴的脑电波检测设备,可实时检测戒毒人员的专注程度,训练他们的专注力,例如在见到虚拟毒品的状态下,要求戒毒人员快速反应,完成规定的游戏任务。

  体考

  “肺活量3500,你还要加油哟!”

  “握力45公斤,还不错”

  ……

  4月3日,西山坪所运动检测室里热闹非常,当天,又一批戒毒人员将接受体能测试。测试的分数,将纳入他们升学的总评成绩,分值约占25%。

  “吸毒人员身体差,没有适量的锻炼来恢复体能,他们难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康复训练中心副主任黄雪梅说,在这里,戒毒人员将进行三次体能测试,第一次是在入所时,第二次是康复训练阶段,第三次则是回归社会前。

  通常,入所测试的成绩会惨不忍睹,合格率不到35%。入所后,戒毒人员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做半个小时的工间操,还有1小时的康复训练,每周更有半天的集中训练。一年后,戒毒人员再次进行体能测试时,合格率将达75%~80%左右。而在回归社会之前,体能测试的通过率通常可达90%,而无法达标的10%,往往是由于吃得好、长得太胖所致。

  “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对戒毒有很大帮助。”黄雪梅说,2017年,《戒断药物依赖人群的健康教育模式及体育运动干预机制研究》已成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2018年9月20日,西山坪所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和西南大学,成立了重庆市运动戒毒研究中心。西南大学专家团队已在所里开展摸底调研,对吸毒人员进行了最大摄氧量测试、哈佛台阶测试、高抬腿测试等系列测试。未来,运动将更多地介入到戒毒测评当中。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