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对亚洲意味着什么
时间:2019-05-21 16:1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生长于中国, 影响在世界。 唐宋以来, 出版、建筑等事业的发展, 对民俗风情的培植、思维习惯及 伦常观念的养成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书院制度也逐渐在国外落地生根, 对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文明 与当地文化相结合, 进而推进亚洲文明乃至 世界文明向前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年陈氏书院内玉堂春盛放,游客驻足拍照。新华网发 许建梅摄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本期《光明视野·智库答问》邀请来自 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邓洪波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丁淳佑 日本福冈教育大学教授鹤成久章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前讲师戴彼得 就“中国书院与亚洲文明”进行对话。 书院在亚洲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光明智库:诞生于中国的书院,在历史流转中逐渐走出国门。网友们很关心,书院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如何?海外书院呈现出哪些特点? 邓洪波:书院在海外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在东亚、东南亚这一传统的汉字儒家文化圈内。如朝鲜半岛,历史上曾有过903所书院。日本书院也有百余所。越南的富江书院,印度尼西亚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的明诚书院,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五福书院、南华书院、陈氏书院,新加坡的萃英书院、养正书院等,都很有名。此外,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城有圣家书院,在美国旧金山有大清书院。 走出国门的书院,和中国本土的书院血脉相承,其基本的文化功效保持不变,但由于受移植时代、移植地区、移植人及其移植动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和本土的书院又有着很多区别,如韩国书院注重祭祀,日本书院强调刻书出版等。 而在西方国家由西方人建立的书院,如意大利的圣家书院,它的建立则是为学习西方文化的中国人提供服务,其内容和形式同中国本土书院的差别更大一些。 鹤成久章:近代以前的日本,无论社会制度还是文化形态,方方面面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学校制度亦不例外。中国的书院制度传入日本,则是江户时代的事情。 日本最早建立的书院,是中江藤树的藤树书院,这是以儒学讲授为主要目的的私塾。进入江户时代后半期,以书院为名的学校、以儒学教育为中心的机构不断增多,但几乎都是在个人住宅中开设的私塾。
玉喦书院。新华网发 戴彼得:书院是东亚独特的教育组织模式。从时间上看,中国书院的兴起时间要早于西方大学。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持续办学至今的大学是位于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建于859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建于1088年。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意大利的帕多瓦、那不勒斯和马切拉塔大学,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巴利亚多利德和马德里大学,以及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学,都集中建立于11世纪至13世纪。 而中国的书院至少在8世纪就已经诞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后仍然存续至今,在亚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书院制度对韩国日本影响深远...。。 光明智库:中国书院制度与文化传播到朝鲜王国、日本等国家后,在当地如何演化、变迁? 邓洪波:在中国书院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朝鲜半岛和日本处于特殊的地位,也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书院制度的移植始于明代,第一站是朝鲜半岛。朝鲜王国的书院在其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首先,与以教学为主的中国书院不同,朝鲜书院负有教学与奉祀先贤的双重使命,甚至奉祀先贤比教学更为重要。 其次,与中国以学术贡献为唯一或主要标准不同,朝鲜书院奉祀对象兼及各类有成就者,共有1300余人。 再次,书院讲学以朱子学派为宗主,对当时盛行于中国的阳明心学、乾嘉汉学基本采取排斥的态度,学术上有着相对的保守性。 最后,书院享有免税、免役的特权,经济势力强大,拥有大量院田、院奴。这既造就了书院的昌盛,也成为后来书院被撤废的主要原因。 书院也传到了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但不同于“国家文物典章悉仿中朝”的朝鲜王国,日本并未全面推行书院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