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山走向世界 大熊猫一百五十年简史
时间:2019-04-05 15:5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从深山走向世界 大熊猫一百五十年简史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发现1864只野生大熊猫,超七成分布在四川。 150年前的4月1日,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的丛林里,取得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发现:对一只活体大熊猫进行了完整记录并将其标本送往法国,后经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主任鉴定为动物新种。从此,大熊猫走入人类科学研究视野,并收获世界各国人民的宠爱。 在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大熊猫“老家”雅安,探寻一个半世纪以来大熊猫从深山走向世界的历程。 熊猫明 1 邂逅 发现首只“黑白熊” 1869年2月22日,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神父离开成都,前往邛崃拜访邓池沟大教堂。在穆坪(现宝兴县)邓池沟海拔1765米的山腰平台之上,耸立着一座建于1839年的教堂,属于巴黎远东教区成都平安主教区,是川西天主教会的大本营。 在这趟寻访教堂之旅中,戴维有了更大的收获——他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自然宝库。3月11日,他在去红山顶考察的归途中,在一位李姓山民家歇息。火塘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黑白相间的毛皮,在主人的介绍下,这在当地被称为“花熊”的动物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2018年12月27日,大熊猫“小核桃”放归自然,这也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归大熊猫。何海洋摄 在雇佣当地多名猎人、历时约20天后,戴维终于采集到黑白熊标本。这是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毛色有黑有白,脚掌底部多毛,样子像熊,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动物。 它的标本和骨骼运到法国,米勒·爱德华兹根据熊猫的毛皮和骨架以及戴维的报告,作出了结论:这是世界罕有的动物新种,初定名为“黑白熊”。 1958年,伦敦迎来熊猫琦琦,她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会徽上的熊猫原型,也是伦敦动物园史上最受欢迎动物之一。 2 演变 从大猫熊到大熊猫 后来,鉴于喜马拉雅山麓1821年已发现了食竹的小猫熊(Lesser Panda),动物学家将其定名为大猫熊(Giant Panda)。 那么从大猫熊到大熊猫,这个过程中又经历了什么呢?一个有趣的传说是,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大熊猫的称呼由此而来,沿用至今。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大家都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 时间回溯,其实大熊猫在中国古老的典籍里,早已出现过无数次。从貘到貔貅,以及白豹、食铁兽等多个名字,都被认为是大熊猫的“曾用名”。 那既然中国人早就发现了大熊猫,为什么把发现大熊猫的荣誉给予戴维? “戴维的发现,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其学名是按动物分类学的要求命名的,所遵循的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著名大熊猫文化专家谭楷介绍,戴维在中国12年,发现了189个新物种。其中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麋鹿、珙桐(鸽子花)、大叶杜鹃、报春花等。他还给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戴维植物志》,曾是西方探险家按图索骥,寻找植物新种的“行动指南”。还有《中国鸟类》,记录了许多现今中国已消失的品种,以及《中国动物》三大卷。 2010年2月4日,由于冬季山上食物匮乏,一只野生大熊猫来到宝兴县五龙乡东升村村民李廷忠家“做客”,李廷忠热情地拿出排骨等款待它。此后几年的冬季,这只大熊猫都要来“做客”打牙祭。高华康摄 3 “史记” 可推演到800万年前 大熊猫被发现了,可是这种动物从哪里来? 1956年,“小种熊猫”化石在广西被发现。发掘工作起于1957年,止于1964年。按年度计算共6次,发现脊椎动物化石数千件,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小种熊猫的完好下颌骨,出土小种熊猫化石共79件。 10多年后,20世纪70年代,云南禄丰盆地的采煤工人,在离禄丰县城9公里的石灰坝村一个褐煤矿井作业时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后,于1978年派员前往调查。在煤矿工人的协助下,考察人员从煤层里见到了动物化石。不仅如此,他们还从煤层里采集到了古猿化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清明物候 沾衣欲湿杏花雨
- 下一篇:最期待孔子主题纪录片 最关心孔子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