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国宝清华园展出 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3)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阿富汗国宝清华园展出 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3)

  为什么中亚地区的动物纹饰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所产的漆器纹饰会有关联?谈晟广解释称,一个较大的可能是,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于是汉武帝钦命因试图谋反而自杀的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作为嫁妆,原江都国(今江苏扬州)的漆器以及其上的纹饰可能也带到了中亚。

  此外,展出的出土于脚踝部位的靴扣,圆框造型内表现的是神兽拉车的场景。车上一人,侧身,穿着宽袖式衣服,抬头上望,手扶围栏,从发式看,很像是中国古人的样貌。扣饰背面,还可以看到清晰的织物印痕。有学者认为这是采用中国的“失蜡-失织”的工艺制作的,这种工艺最初可能始于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燕国,一直延续到西汉,曾被广泛运用。

  谈晟广介绍,蒂拉丘地出土文物受中国影响最明确的例证,是在 2号、3号和6号三座女性墓中,墓主的胸部位置均出土了一枚镜面朝下的西汉晚期铜镜。“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铜镜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制镜的原则主要是象天法地,用在墓葬中,则被赋予映照宇宙、沟通天地的功能。这三枚铜镜均放置在胸口位置,不能仅仅以简单的照容功能来解释,说明某些中国与铜镜相关的信仰,可能已传播至此,抑或可能被赋予新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还设置了“阿富汗考古与艺术文献展”的附属单元,通过回顾阿富汗考古学艺术史发展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得失,去陈述一个多元的、直观的与中国文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阿富汗。

  新京报记者 王俊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