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河 繁丽乡愁如逝水
时间:2019-04-05 15:5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杨柳河 繁丽乡愁如逝水 □朱鸿伟 一次偶然的骑行,令我对杨柳河产生了强烈的亲近愿望。那是某年早春二月骑车去金华采风,恰值白日微暄,菜花盛开,眺望杨柳河口,河中小洲一片金黄,目光漫溯,岸边竹林、枫杨、茅舍,还有劳作的农人倒影水中,远处淡褐色的牧马山缓缓伸展山形,一江碧水似乎就从山间静静流泻了过来。天开图画,人行画中,此景此情好似一幅悠远的川西山水长卷,令人心情舒展振奋。 杨柳河,流域甚广,跨温江、双流、新津三地,在岷江水系里常一笔带过,似有若无,情形有些尴尬。比起岷江支流的金马河、羊马河、西河、南河来,杨柳河在气势上小了许多。不过,水运繁华的年代,杨柳河也别有一番独特的喧嚣,由此沿岸累积起沉沉的人文风情。当然,这一切早已风行云散,从前的胜景已然化作了一段段悠远的往事。
1 曲折有致 杨柳河的爱情传说 杨柳河是岷江的支流,自温江玉石堤分水,纵贯双流,又从双流桃荚渡入新津花源,沿牧马山麓流经普兴、金华复流入岷江。真是派自岷江又归于岷江。这条河全长120余华里,水运时代是连接温江、双流、新津三县间的重要水上通道。清宣统元年成书的《新津县乡土志》云:“河(杨柳河)面不宽而终年不竭,油、麻、叶烟,舟楫往来相望。”这是百年前的水运风景,而追溯历史却久远得多。杨柳河似乎不是自然形成的河道,我曾怀疑它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专作三县间物资航运。看地图,杨柳河曲折有致,蜿蜒南流,那弯过了几道弯的河湾颇有齐整韵律,隐隐透出某种定规,好像人力特意为之而非自然冲刷。此作何为?原来河道弯曲可减缓水流便于航行,先民早已知之,也早已运用于实践。只是不知杨柳河的河湾开凿于何时。杨柳河是运河的猜想后来在我下乡采风时又得到了某种印证。 新津花源、普兴一带曾流传一则杨柳河的传说,其故事内核简直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照例从遥远的年代开始。普兴黄泥坝住着杨、柳两姓人家。两姓因有世仇,子女不得通婚,违者处死。可是一个叫杨兴的小伙偏偏和一个叫柳香的女子相爱了。于是柳氏家族将两人捉来要处罚。可就这当儿,洪水来了,族长只好停止家法并对两人说:让洪水处置你们吧。不过,若你二人能制服洪水,就许你们结婚。两人望着滔滔洪水一筹莫展。那时蜀水横流,年年闹洪灾,乡民除了登牧马山外不知如何束水。不知过了多久,杨兴无意间一句话激发了两人的灵光:唉,要是水有路,这水就不会乱跑了。于是水消停后两人开始理水,挖出了一条河道。来年洪水泛滥时,大水真的顺着河道流走了。于是河道越挖越长,形成了一道真正的河流。而杨兴和柳香呢?自然结为夫妇,快乐生活。杨柳两姓人家也从此泯灭仇怨,世代和睦友好。后来人们就用杨柳两姓命名这条河,杨柳河由此传下来。民间传说的底部常常暗含历史事实,就此是否可以间接佐证杨柳河是一条运河呢? 2 牧马秋成 新津志书的乾隆盛景 生产、交换离不开交通,而便利的交通反过来又催熟生产。牧马山发达的旱地农业,大约正是凭了杨柳河的水运慢慢生长出来。牧马山属于丘陵台地,纵跨双流、新津、彭山三县,俯瞰外形极似一块巨大的盾牌。牧马山是成都平原上一个奇异的存在,相传远古时代,此山曾是古蜀王国的都城,这就是《华阳国志》上说到的瞿上古城。它的具体位置大约在新津花源与双流胜利乡交界处。 不过,瞿上城早已远去,在很长的时间里,牧马山其实处于草莽沉睡状态,到了清代,因为移民增多带来生存压力,牧马山才渐渐被唤醒。老实说,早年的牧马山并不适合农耕,山之两侧虽然环绕府河和杨柳河,但山上却只能望水兴叹。没有水,农事大难。幸好历史走到了清代,适于旱地生长的玉米、红苕开始在华夏引种繁衍开来。而定居牧马山的移民从远方带来的农耕技术也促进了山区旱地农耕的开展。移民在山间开挖出一块块水塘,储存夏季雨水以作灌溉水源。如此,山间劳作自然十分辛苦,也养得山民强悍坚韧性格。倾力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到乾隆中期,牧马山农事已成一个远近闻名的农业景观,新津志书以“牧马秋成”当作地方胜景。出产的玉米、地瓜、芋子、甘蔗、生姜、红苕、白苕、落花生、二荆条海椒品质上乘,享誉川西坝子。丰富的物产最终要走出去交换,山脚日夜奔流的杨柳河正是便利的通道。清宣统元年成书的《新津县乡土志》曾就此记了一笔:“(作物)每霜降前后落实。取材运往县城,溢衢巷。邻境商贩恒来取售,盖益部之奥区也”。记载虽寥寥数语,也足令人遐想往昔牧马山农事之繁,杨柳河畔水运之盛。 3 因水而生 四方商贾拥聚彭镇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如果穿越到了古代, 怎么才能听懂古人说的话?
- 下一篇:清明物候 沾衣欲湿杏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