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还是长销书?这是一个问题(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畅销书还是长销书?这是一个问题(2)

  市场操作的前提是,该书必须适应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一位作家曾找马光磊推广新书,不图盈利,只求出名。买了榜,办了活动,请了名人作序……前后花了30万元,结果只卖了2万多册。马光磊说:“在今天,长篇小说已很难出头了。”

  杨鑫尧对此深有同感,他说:“目前图书推广没有特别好的方法,与其他快销品比,操作手法较传统,效果也不明显,如今连明星书都不好卖了,别说其他的了。”

  为推广《钱穆全集》,九州出版社办了线上讲座,“讲座时,确实能卖几本,可讲座一完,又没人买了”。

  在图书业,各种“推销培训”曾风靡一时,杨鑫尧却不以为然。他说:“这些培训只讲面上的,不敢讲根本原因。比如一本畅销小说,当年全国各大晚报连载,发货时,上级书店不准退货,要求必须摆在显著位置。普通出版机构哪有这么操作的本事?培训时,人家只说选题多好,怎么把握‘大势’,在实际操作中,没什么用。”

  雪球是需要滚出来的

  在出版业,有许多流传甚广的“神话”,称某本书经编辑改造,从滞销书变成了长销书、品牌书。

  对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出版人说:“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发行问题,卖不好就是发行问题,卖得好就是发行推广好。”

  把发行做好,需重建“销售策略”,核心在“接地气”。以加缪的名著《局外人》为例,出版多年,已成公版,今年读客推出新版,竟成畅销书。

  马光磊说:“读客版的文案做得好,特别是封面上那句‘如果你在人群中感到格格不入,一定要读《局外人》’,击中了读者的心。”马光磊承认,这句话与小说主题并无太大关联。

  “一本书大卖,很多时候是运气,在编书时,根本不知道会如何。”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人认为,畅销书与长销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读者群不稳固,后者需有一个稳定的读者群,而常年风格统一、商誉良好,读者群就会逐渐稳固。

  他表示,畅销书面临的风险更大,“一般要半年多,等书出来,‘地气’早没了,想接也接不上”。

  然而,“雪球是需要滚出来的”。没有畅销书,对今后的长销书、品牌书会产生直接影响。

  有好作者好作品,为什么还不行

  “让畅销书再度火起来,需要领军人物,需要拳头产品。如今好作者越来越少,比如历史类图书,这几年除易中天出了大套系,很难看到其他新书。没好书,营销手段做得再好,书店也摆了,却摆不长,卖几个月,又不行了。”杨鑫尧说。

  那么,找到好的作者,是不是就能突破“畅销书不畅销”的困局?胥弋的经验正相反。

  胥弋这次还带回程抱一先生的一本诗集。他说:“程老过去写过一些长诗,这本诗集都是4句左右,比俳句略长。”

  胥弋发现,巴黎街头一些卖香烟的报亭也在卖这本诗集,此前只有报纸、杂志能进入这一渠道。今年春节前,胥弋拜访程抱一先生,先生说,该书在法国最大的出版社(加利玛出版社)印了11版,卖了3万多册,打破了出版社的诗集销售纪录,可能也打破了全法诗集销售纪录。

  在法国,很容易查到一本书的销售数据。这些年,国内出版机构到法国收购,“救活”了一些小公司。在“走出去”的书中,《老树画画》被赞为“反响火爆”。胥弋查了一下,到今年春节前,共卖了一千多册,已实现盈利。相比之下,可知程抱一先生诗集的价值。

  胥弋认为,这种短诗可能是全球出版新方向。然而,引进版权至今未成。胥弋说:“大家都知道程抱一先生是法兰西学院首位华裔院士,可我说他这本诗集好,却没人信。”

  一本已经市场认可的书,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胥弋认为与大环境相关。他说:“程抱一先生已91岁了,现在还常上电视,法国介绍书的电视节目太多了,都在黄金时段。这些节目不只谈书,比如巴黎圣母院大火,也请程抱一先生去谈感受。在法国,读书节目也是社会节目。一次程先生逛街,一位黑人妇女跑过来说,我认识你,常在电视上看到你。这位妇女来自社会底层,可她懂书,我们很多出版人反而不太懂书。”

  出版人不愿谈选题了,这是大问题

  畅销书日渐边缘化,引人担忧:实体书还有未来吗?

  对此,马光磊的态度既乐观也悲观。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