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授千里解读“快哉风”(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于丹教授千里解读“快哉风”(2)

  一提起苏东坡,读者或许对他的诗词信手拈来,但对他的生平莫衷一是。于丹教授打算根据一首首诗词,来讲解苏东坡整个生命的经历。例如他二十岁就离开了眉山,巴山蜀水陶冶了他什么样的人格。而他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大时代,在“熙宁变法”的时候他作为旧党表达了什么样的立场。一首首诗词,一个个故事,勾勒出苏东坡的画像。

  如果只能选一个中国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于丹教授不会选李白和杜甫,而一定会选苏东坡。因为李白和杜甫没有做过真正有实权的官员,苏东坡是真正在党争的漩涡中有话语权的人物,儒道释三家在他身上水乳交融。她认为,如果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两点而言,苏东坡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所以她将会透过诗词,讲述苏轼的生命故事。

以诗词为媒介寻找酣然陶醉

  提起1月的成都之行,于丹教授记忆犹新,表示“非常感动,热情的观众们听到李白的诗歌后与我强烈地互动,大家一起朗读经典,我觉得现场的气氛热烈极了”。正因为上次高山流水觅知音,才有了这一次践诺来蓉再聚首,为大家讲解苏东坡的故事。

  采访的最后,她笑言自己对成都情有独钟,从求学到工作,她曾多次来到成都。热情爽朗的成都人,麻辣鲜香的川菜,休闲悠哉的生活方式,都让她心之神往,“无论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活色生香的生活,成都都是我一次次要回来的地方”。

  在于丹教授看来,中国的诗歌本身就是令人酣然陶醉的:如果能读懂李白的“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那你就已经陶醉了;如果你读过杜甫的“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其实你已经把当下的美酒喝好了;如果可以像苏轼那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天上人间都在一场相遇里酣畅淋漓了。

  很快就将与成都的读者朋友再次相聚,于丹教授已经对做客“封面开讲了”活动表现出期待。她对读者发出邀请:“让我们以诗词为介质,诗酒流连,对话古今,在诗词的浩荡长河里,让人生真正的酣然陶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刘可欣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