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2)
时间:2019-04-08 08:5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拼版照片:上图为一名小朋友在地处北京动物园附近的空荡的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玩耍(2015年1月12日摄);下图为一家无人机开发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由天皓成服装批发市场转型的宝蓝金融创新中心工作(2018年4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绿色发展: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 户均种植板栗近15亩,特色旅游每年吸引5万余游客,为村里带来综合收入约240万元…… 近年来,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北京最美乡村”。“北沟村走上了富裕路,靠的就是绿色发展。”北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深有感触地说。 2018年11月,北京发布《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延庆等占北京面积68%的区域,构建起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家底”。 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为生态涵养区这一北京“后花园”描绘了美好蓝图——建成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这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3月26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 摄)绿色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 北京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治理大气,特别是通过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年间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8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凉水河、萧太后河、北运河……一条条骨干河流告别黑臭,一座座滨河公园给人以便利和享受。 留白增绿,见缝插绿。2018年北京新增造林2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再到大力推动绿色集约发展,北京发展效率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5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水耗为12.9立方米,同比下降7.1%;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首位。 “北京正通过把不符合首都定位的制造业就地淘汰,推动传统产业撤并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说。 这是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内的“创新号”列车(3月26日摄)。新华社发(任超 摄)创新发展: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北京市朝阳区的E9区创新工场,一个由360多个奶制品生产构件组成的“火车头”造型十分引人注目,寓意“创新发展驶向美好未来”。 E9区创新工场的前身是双桥乳品厂,2015年腾退改造后变身创意经济集聚区,聚焦人工智能和数字创意产业。 放眼整个北京,创新发展正成为驱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的产品展区,被赋予人脸识别等功能的手机、摄像头、机器人设备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创业大街(2018年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让‘机器看懂世界’,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视频云产品等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手机、安防、物流、零售等领域。”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说。 地区生产总值6400多亿元,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总量超过4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 创新能级更高,创新根基更稳,创新活力更强,作为中关村的发源地,北京市海淀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北京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 |
- 上一篇:追逃追赃工作培训班:经验共享 比学赶超
- 下一篇:祥云漫卷 海派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