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在湖镇也在中国任何一个小地方(2)
时间:2019-04-28 10:1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什么样的女性是真正的现代女性?很多年前人们喜欢说女强人,似乎觉得强大的女性应该像男人一样。但《姐姐》告诉你,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女性不需要改变成别人的样子,她只需要成为她自己。不是让女性成为男性一样的人才是理想的女性,而是说让女性充分的发挥她本身的能量。 张莉还认为,经过岁月的淘洗,一个中年女性,一个安静的,不断向上的中年女性,就应该像“姐姐”这样,她看起来宽容、体恤、温和,但内部有一种强大,抗得住、有心劲,坚忍而蓬勃。今天,我们对很多中年女性的理解是狭隘的,我们常常将她们视为某一类人,但是,那不是真相,那是我们的思维出了问题。因此,在“姐姐”这个形象上,你会看到女人本来应该有的生命力,本来应该有的体面,那种与年纪无关的美好。 姐姐的另一个名字 叫“小镇青年” 从《姐姐》跨越1988年至2017年的三十年叙述来看,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县一级小城是中国当下芸芸众生生活的原点。湖镇,连接着乡村,也通达于都市。它割不断与旧的传统的乡村社会有关的一切美丽或丑陋的人情世故、传统风俗,父威母权还在制衡着一切的新事物新气象,但湖镇的人也在种种矛盾中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南下北上,成为当下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角。 “姐姐”是30年来千万个县城青年中特别的一个,又是普通的一个。即便“姐姐”靠着个人奋斗成为走出湖镇的人生赢家,而“姐姐”的内心也绝非“赢了”那么简单,书到尾声,“姐姐”仍在负重前行。 “湖镇”的姐姐,以及她的家庭,她身边的人稳稳展开,就这样托起一部1970年代生人县城青年进城的“史记”,有怜惜,有温存,有批判,有对人性和文化的深沉反思,也有最深处的宽容与悲悯。在沉痛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批判与巨大的宽容之间,书里的“姐姐”与书外的作家柳营合而为一。“姐姐”的灵魂仍在修行路上,从卷首卷尾的“达摩面壁”之喻,或可看出作家本人一路走来,一路修行的重重坎坷。 “太多人身不由已,被周围的环境拖着走,沉溺太深”,而“姐姐”的人生理念是,“披荆斩棘地做自己”。这可以看成“姐姐”作为一个小镇青年的人生宣言,也是作家柳营无论从女性立场还是人的立场作出的告白。 柳营生于1974年,如今定居于纽约,人生之路跨越万里,亲历东西方文化两种语境,她是否道出了“姐姐”一代人的生存真相:“姐姐”没有什么昆德拉式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的只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下一步怎么走,下一次机遇在哪里?无数个中国“姐姐”站在十字路口,仍有犹豫,仍有彷徨,仍有害怕,然而也仍有勇气“身上有光”。似乎一切尽在掌握的“雅皮士”杜安全,也只能认命于生命本身的脆弱和无常,在已经骨瘦如柴的杜安全这里,想必财富成为幻影,而艺术,或许才能抵达永恒之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