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一个文艺复兴的伟大灵魂(2)
时间:2019-04-26 11:3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在人类文明史上,达·芬奇是屈指可数真正代表自己时代高度、并且长久照耀未来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人物。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说:“我不相信,这个世界还会产生另一个与列奥纳多一样知识广博的人,他不仅在雕塑、绘画和建筑诸方面知识过人,而且还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哲学家。”我们不知道达·芬奇的教育历程,但从他留下的13000余页手稿,可以推测他成年前接受过非常良好的人文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教育。他以画家闻名后世,但一生中,他被聘用为建筑学家、机械工程师、地图测绘学家和运河设计师。他几乎研究了当时所有的科学门类,尤其是对生理学、解剖学和植物学投入了毕生精力——他解剖了30余具尸体,并著有解剖学著作。达·芬奇的博学和深刻,歌德赞叹说:“今天我阅读达·芬奇《论绘画》,我才明白为什么我对它所讲的内容一无所知。” 爱因斯坦说,如果达·芬奇发表他的科学研究,人类科学发展要提前半个世纪。作为文艺复兴的伟大灵魂,达·芬奇提出与经院哲学相背离的新知识论。针对经院哲学以信仰为核心建构知识体系,达·芬奇主张理性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他说:“智慧是经验的女儿”“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以知觉为源泉的”。但是,他并不排斥理性,他说:“必然是自然的女主人和导师。”相信必然,就是相信理性的神圣和完美,相信在这个可见的世界隐藏着永恒的秩序。这就是达·芬奇的自然,或宇宙。 正因为推崇经验的意义,达·芬奇把“眼睛”的认识意义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把绘画也提升到“科学之科学”的高度。他说:“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它是智力借以欣赏自然的无限创造的第一工具。”这样推崇眼睛的认识意义,与柏拉图为西方认识论提出的理性主义路线是截然相反的。柏拉图认为,眼睛只能观看影像,是最容易受假象、幻象欺骗的感官。他认为认识真理,只能靠理智——灵魂的舵手。柏拉图认为,绘画作为眼睛的艺术,就是停滞于表面现象(幻象)的艺术,因此,他反对绘画。达·芬奇则认为,自然世界和人类个体,从表面到内部,不仅是互相联系的,而且遵循着统一的和谐秩序。这个秩序,就是可以总结为数学比例的必然。因此,一个画家要画出的形象,不仅是外在直观的真实,而且是内在秩序的真实——要由外在的美呈现内在的必然。他说:“只有数学家才有资格解读我作品中的要素。”在这里,达·芬奇揭示了他所追求并体现的文艺复兴艺术(不只是绘画)的理想:以完美的理想表现自然,即创造高于自然的世界真实——第二自然。正是在通过描绘直观个体形象而展现世界普遍真理的意义上,达·芬奇主张真正的绘画必须是“世界之画”。他说:“一个画家是完全不值得赞扬的,除非他是世界的。” 迄今为止,达·芬奇是全球最享盛名的画家。他享年67岁。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真正可以归属于他亲手创作的油画和草图,仅30来件,其中还包括数件未完成作品。在文艺复兴三杰中,米开朗基罗(1475-1564)年寿最长,89岁;拉斐尔(1483-1520)年寿最短,37岁;达·芬奇年寿居中。米氏和拉氏的作品数量都远超达·芬奇。但是,当我们试图理解和评价达·芬奇的时候,我们要明白,卓越非凡的艺术家对于人类文化的意义,不在于他们做了多少,而在于他们做了什么。 1498年,达·芬奇在米兰完成了伟大壁画《最后的晚餐》。这位46岁的佛罗伦萨画家,至少在意大利北部,赢得了盛誉——历史的延续发展证明,在这个中世纪的常规圣画主题发展史上,达·芬奇的伟大创作赋予它最具挑战的人性意蕴和宗教象征。但是,达·芬奇之作为达·芬奇的天才和伟大,必须在人类文化史进入16世纪的黎明时分才真正展现。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