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静雅不是昆曲的唯一样貌 包括牡丹亭(2)
时间:2019-04-26 10:5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汤显祖在写戏时从来不曾忽略俗趣的一面,否则不会有《道觋》《旁疑》等这些极尽大俗的关目。选择《肃苑》为开场,提炼并放大了小花郎,表面上他游离于杜柳爱情主线之外,无足轻重,实际上他却是一个旁观者、反向对应者,还是整部戏的串场者。花园是他的栖居地,所有与自然相连的属性在他身上都时时闪现,自由、直接、大胆、无拘无束,他其实是杜府生命力的代表,唯有与春香心灵相惜,并与杜府上下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而更关键的是,丑行的诙谐幽默又将文戏场面的冷到极致进行平衡,着实作用非凡。 在这个版本中,即便是这些主调热场的次要关目也是有变奏的:有注重念白的白工戏,也有调笑性质的科诨戏,还有《冥判》这场关键的武戏,与载歌载舞的重要关目一起形成丰富层次。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格局究竟有多大?也许我们今人对它有太多片面的窄化。婉约静雅不是昆曲唯一的样貌,当创作者顾及到这一点,在唱做之外、生旦之余,能够再多下一番工夫,恐怕才不算辜负昆曲这个巨大的宝藏。所以,这版《牡丹亭》中,除了能够领略巾生的风流倜傥、闺门旦的温婉含蓄之外,我们也因石道姑有分寸的滑稽感领略到昆曲副丑的细腻家门,也因胡判官领略到昆曲净行之“花判”那种粗放优美的工架,还有《言怀》中寥寥几笔的郭驼亦可窥得昆曲副净行的表演。可谓闲笔不闲,每一个人物原来都是有意义的。 近几年,以石小梅昆曲工作室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合力打造的昆曲作品几乎年年造访北大校园。与他们持之以恒地眷顾校园的学子一样,也可以看得出他们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素朴到极致的舞台、整新如旧的“捏戏”、隐身的导演、对折子戏创作的坚定信念、打造全本中可以独立上演的折子戏,这些几乎贯穿在他们所有的作品创作中。而在精华版《牡丹亭》中,也让观众惊喜地看到了被隐藏的弱光,或在过往搬演中被选择性忽略的关目,通过昆曲行当和表演让它们散发出了应有的光芒。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婚恋网综节目不应“贩卖”焦虑
- 下一篇:港式“漂书”上演《寻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