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时代:文明走向“虚幻”(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多屏时代:文明走向“虚幻”(2)

  “虚幻”还表现在感知信息的滞后。科学实验表明,我们人类其实只是活在80毫秒的“过去”!也就是说,哪怕你的感官“即时”感知到了某种信息,待其传达到大脑之时就已迟延了几十毫秒,变成“过去”的信息!两者之间差80毫秒之内的那几刹那。在佛教经典里,“刹那”其实是个时间单位。按照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卷第168页直接给出的“公制”计算结果——1刹那=1∕75秒=13.33毫秒。80毫秒正好相当于6个刹那。“科学家还确切地测量到从脚传递到大脑的神经感应要比从鼻子传递到大脑的感应花更多时间”。若以佛教“刹那”作为神经科学的时间单位,信号从脚趾传递到大脑需用6刹那,而手指只需3刹那,“眼”与“耳”离大脑最近,这些占人体总信息量80%以上的“视听信息”传递到大脑也许只消1个刹那。科学与佛经竟然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衔接。

  科学也需借助“虚幻”。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只是一座由几条基本假设做“支柱”撑持起来的“空中楼阁”——“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对科学而言,虽说所有的理论都经受过严格验证,但唯独对支撑全部科学的那几条基本假设与定律从未做过任何论证。而且对这些虚幻的设定,你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无须向你讲明道理。此外,为了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你还必须不折不扣地接受那些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晶体……唯有借助这些虚构元素才有可能推导出各种简洁严谨的科学定理与科学公式。

  突飞猛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更使这种“虚幻”风行全球,走进千家万户,让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虚幻世界。

  然而,更为本质的“虚幻”还隐藏在这些数字化电子产品的背后——当你借助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甚至3D穹顶屏幕)观看一些感人肺腑的影视作品、人间奇景时,其实在机器原理背后隐藏的全部都是“二进制”的“0”和“1”。0为“阴”,1为“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这两个“虚幻元素”凭空演绎的结果。它们才是最为根本的“虚幻”源头!

  甚荒唐,哭天抹泪地激动了半天,到头来,却原来都是0与1在幕后做精作怪!

  古人云“人生识字糊涂始”,我谓“人生一世虚幻始”:说话虚幻,看图虚幻,文字虚幻,音乐虚幻,影视虚幻,科学虚幻,数学虚幻,宗教虚幻……虚幻、虚幻、虚幻,如影随形跟从你一生的全都离不了虚幻!!

  问一句,当我绝尘而去,这“虚幻”也将随之而灭乎?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