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拍摄约800张照片 她用镜头记录“地铁读书人
时间:2019-04-26 00:1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上官云)北京,一个快节奏的城市,地铁是它交通脉络的重要部分。每到早晚通勤高峰,一列列地铁载着行色匆匆的乘客,席卷而来,又呼啸而去。 它们似乎和阅读毫无关联。但微纪录片《地铁上的读书人》,却展示了地铁上人们手捧纸书阅读的一幕幕场景。看上去,地铁好像变成了一座流动的“地下图书馆”。 微纪录片《地铁上的读书人》海报。图片来源:新华网 这部片子目前只播出一集,但很引起热议:许多人感叹,原来阅读真的可以无处不在。而它的创作缘起,与一位长期关注、拍摄地铁读书人的出版社编辑有关,她就是朱利伟。 800张照片记录“地铁上的读书人” 2018年2月的某一个清晨,朱利伟踏上了上班的地铁。 可能由于刚过完春节,车上人不多。她想寻个空位坐下,却无意中发现一个年轻人正拿着一本书在认真地阅读,与周围看手机的人群形成了鲜明对比。 “书名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我很早就知道这本书,很感兴趣。”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朱利伟说过,自己特别想去问问年轻人,书好看不好看。 纠结了一会儿,朱利伟最终没好意思上前搭话,只是拍下了年轻人读书的样子,随手发在朋友圈。 仿佛是一个开端,此后,她开始留心那些在地铁上读书的人,利用通勤时间捕捉阅读镜头,并用手机一一记录。 一年多时间过去,朱利伟攒下了大约800张照片,并在豆瓣建立了一个相册,取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把其中一些照片跟大家分享。 有些看到照片的人会给她留言,说“自己也曾是地铁阅读者中的一员”。 20180918。六点刚过的早班车,看高考总复习材料的女生。受访者供图 以前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在地铁上只会玩手机。朱利伟认为,并不是,“地铁上的读书人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多,但也没那么少”。 爱书的人,在哪里都会阅读 照片拍得多了,朱利伟也常常被地铁上的读书人们感动。 “北京的地铁在高峰时很挤,大约许多人都难以想到,还会有这么多人利用这点时间读书。”刚开始,朱利伟自己也是那“许多人”中的一员。但渐渐地,她改变了看法。 有一张照片让她印象很深刻:有一次换乘时,人群中有一位中年男子,身形略显疲惫,手里拎着一兜馒头,还有一本书,排队的时会拿起书翻一翻。朱利伟自己心里有个分组:她把这类照片叫作“柴米油盐是生活,书也是”。 在通勤地铁上,她还曾遇到过一个女孩,几乎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到她坐在同一个地点看书。朱利伟粗略一数,仅自己看到的而言,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姑娘翻了大约4本书,“上班族时间那么紧张,这很难得了”。 此外,争分夺秒看书的人中,并非都是文质彬彬的样子,有化着浓妆的女士,也有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朱利伟给他们取了个共同的名字:阅读的灵魂。 “柴米油盐是生活,书也是”系列中的一张。受访者供图 “爱书的人,到哪儿都会挤出时间阅读。”通过拍照,朱利伟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她还通过照片信息,整理出一份“地铁书单”,“别看低任何人,永远要对未知事物心存敬畏。” 希望每个人生活中都有“阅读” 不过,当朱利伟拍摄的照片传开后,一些争议也随之出现了。比如,有人提出疑问,这样拍照会不会侵犯读者隐私? 朱利伟清楚,如果想继续拍下去,就需要解决版权问题。她打算咨询法律专家,对于这种不露脸、不作商业用途但可能会保留书名和书的内容的照片,会不会侵权——“照片自己欣赏是一种做法,但上传到网络平台后就需要多考虑一点。”她这样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