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之际(2)
时间:2019-04-25 01:0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服务国际智库、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各国专家学者,推动‘一带一路’相关课题研究和思想交流,促进理论创新、成果共享、知识传播和人员往来。” 4月24日,由新华社研究院联合15家中外智库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是英国国际发展研究院院长梅丽萨·利齐在大会上发言。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聚合四海之智 携手铺就“智力丝绸之路” 中国,连云港。 悠长的汽笛声中,一列装载着1000多吨哈萨克斯坦小麦的专列抵达。这批小麦将在这里装上远洋货轮,再离境发往越南。 2017年2月,哈萨克斯坦小麦第一次从中国过境发往东南亚,哈萨克斯坦自此打开了粮食向东出口的大通道。这一成果,与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丽娜尔参与的一项“一带一路”研究课题密不可分。 “我们是第一个派专家到访中国港口的哈萨克斯坦智库,因此非常清楚‘一带一路’倡议在现实中是如何推进落实的。”古丽娜尔说。 近年来,围绕“一带一路”,全球智库推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有力促进了相关政策对接和项目建设,“一带一路”研究成为伴随“一带一路”共建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中国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中始终走在前列—— 从研究视角看:宏观层面,对“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和共建路径开展政策研究;中观层面,提出规划对接、政策协调、机制设计的对策建议;微观层面,为企业投资经营、风险决策等提供方案参考。 从研究课题看:有的重点开展全球战略、“一带一路”和周边安全等方向的研究;有的连续开展“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合作等研究;有的就“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第三方合作深入研究…… 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媒体机构和中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新华社对“一带一路”的研究彰显独特价值—— 成立80多年来,新华社形成了深入研究国际国内问题的传统,培养了一批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的专家,每年都推出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库”作用。 在顾学明等人看来,新华社还有更多优势:全球布点广、工作语种多,注重开展“一带一路”研究,与多国智库机构保持密切沟通。“由新华社研究院牵头,与各方一道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平台,我们充分认同,并充满期待。”他说。 合作委员会的各发起方,以及参会的众多智库、专家学者,无不站在“一带一路”研究的最前沿—— 有的聚焦基础调研、智库交流、公共外交三项任务;有的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经济智库联盟;有的致力于研究“一带一路”与绿色经济的关系;有的既着眼国际经济和金融关系,也着眼欧亚大陆和世界的新地缘政治。 共同的事业,广纳五洲四海的智慧;共同的愿景,化为携手并进的力量。 成立合作委员会倡议发起以来,牵头发起方或登门拜访,或致函致电,广泛征询各发起方以及海内外智库的意见建议,逐一了解合作意愿和设想,在达成一致目标与共识的基础上,草拟规程,筹备会议,广发邀请。 与此同时,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7家中国智库,到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加纳非洲经济转型中心、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俄罗斯瓦尔代俱乐部发展和支持基金会、美国哈佛大学艾什中心8家外国智库,各发起方热烈响应、大力支持,推荐了很多智库和学者,帮助细化合作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主题议题,就修改完善规程提出大量宝贵建议。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公安部交管局健全公路交通隐患治理长效机制
- 下一篇:一带一路绘就民心相通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