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一家三口的隐忍:千磨万击还坚劲
时间:2019-04-07 12:4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新网台州4月7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2006年3月,浙江台州小伙付学朋因一场车祸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此后五年,他的父母自制了一个“山寨呼吸机”,帮助颈部以下几乎完全瘫痪的儿子手工呼吸。2013年1月,中新网报道了《浙江台州黄岩区乡村父母自制“山寨呼吸机”为瘫痪儿子续命五年》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为:付敏足夫妇在厨房做饭 范宇斌 摄 时隔六年,这一家人的近况如何?近日,记者再次来到付学朋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干坑村的家中,聆听平凡日子里,这一家三口的不平凡。 图为:王兰芹每天都要给猪喂食 范宇斌 摄 清明时节,经历一个冬季的萧条,江南一带的山区正是草长莺飞,溪水欢流,处处生机蓬勃。 图为:一家三口的生活场景 范宇斌 摄 大山深处,蜿蜒的山路尽头:当年付家那个破败的小院、木结构的老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泥土地换成了水泥地,老屋进行了加固,墙壁被刷得雪白,还安上了空调、添置了家具。 图为:全家福 范宇斌 摄 记者进屋时,付学朋唯一亲热的伙伴——电视机,正播放着他爱看的新闻。只是付学朋依然整天卧床,靠着爱心企业送来的呼吸机续命。看到家里来客人,他满脸笑容。 “要是没那场意外,日子多幸福呀。”付学朋61岁的母亲王兰芹嘴上这么说,心里可不敢想。“越想心越痛。”当天,知道记者要来,她特地煮了自家种的番薯、花生,沏好新采的茶叶。 付学朋的父亲付敏足,刚劈完松木柴,搓了搓那双关节肿大、布满老茧的手,花白的头发、裤腿上开着小口甚是显眼。他坦言:“这些年,我们真的是一步都不敢离开。” 为了撑起这个家,73岁的付敏足每天都要干农活,闲时就在村里打打零工。翻身、吸痰、喝水、喂饭、擦身、按摩……王兰芹则每天都围着儿子团团转,家里所有的家务要做,还有两头猪、一群鸡要管。 “不生病还好,生起病来就是一个‘无底洞’。即使一个小感冒,都要折腾到重症监护室。”这些年,付敏足夫妇最担心的还是儿子的身体。尽管政府每月都有低保、护理费等两千多元的补助,以及免费提供的救护车接送、上门体检、电费和电视费……“政府真的是能做的都做了,但那次意外的代价实在是太惨重了。”付敏足感慨道,“要不是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帮助,我们也许坚持不到现在。” 在付学朋的床头,仍然放着一个需依靠人工按压才能使用的呼吸机。王兰芹告诉记者,为减轻呼吸机负荷,他们每晚仍会操作机械式的呼吸机,用人工按压的方式帮儿子呼吸。“要是万一停电了,还得靠这个救命。” 记者注意到,付学朋的手指头苍白而僵硬,手指甲却修剪得很干净,头发、胡子也很清爽,周围也没有一丝异味。据了解,除了依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消炎、止咳化痰等药物治疗,付学朋的病情暂且稳定。 “我每天用吸痰管帮他吸痰八九次,多的时候,一个小时就要四五次。”王兰芹说,由于常年卧床,付学朋的肠胃功能有些紊乱,经常便秘,肾脏也出现了问题。“小便要依靠导尿管插着,大便经常要我用开塞露,或者手去挖。” “呼哧,呼哧……”伴随呼吸机运作的声音,成了付家这些年不变的旋律,也是付学朋的生命之音。 记者了解到,事发后,肇事司机赔了41万元,各界爱心人士捐了30多万元。付学朋的医药费先后花去了150余万元。“我们日子再苦,别人借我们的钱,一分一厘都要还给人家。”付敏足语气坚定地说,还剩下自己亲戚的10多万元钱要还。 “好在儿子也很懂事,他虽然全身除了脖子能动,其他都不能动,也发不出声音讲话。但他神志还是清楚的,也没想要放弃。”王兰芹抹了抹泪花说,“其实他比我们更难受,为了他能活着,我们再难再累再苦也要坚持住。”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汉诺威工博会之“中国印象”:与世界制造强国
- 下一篇:移风易俗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