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建证”:世界地标里的(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建证”:世界地标里的(2)

  我是刘志刚,中国建筑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经理。这个项目在启动时,莫斯科市同步启动了当地轻轨建设工程。轻轨距项目施工地点最近的地方只有19米,为了不影响轻轨工程,莫斯科铁路局要求:基坑的变形范围不能超过20毫米。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建证”:世界地标里的

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项目经理刘志刚(左一)。资料图

  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也为此苦闷了多日。好在有其他项目的同事遇到过这类难题。我们紧急请教了公司有经验的老员工,制订了一套全新的基坑支护方案——中心岛结合局部做基坑支护,每做一步都要进行支撑。10个月的时间里,项目员工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这个工程,保证了基坑的变形量处于限定范围内!严格的莫斯科铁路局此时也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

  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

  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苏库尔-木尔坦段)高速公路项目(简称PKM项目)是中巴经济走廊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全长1152公里。其中的苏库尔至木尔坦段全长393公里,全线按照双向6车道、时速120公里标准设计,是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经济大动脉,也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讲述人:赵亚素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建证”:世界地标里的

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资料图

  我是赵亚素,中国建筑巴基斯坦PKM项目合约商务部经理。2016年,项目正式开工,为了保证项目建设期间的物资材料供应,我带领部门同事多方寻找资源,实施属地化采购,带动当地的发展。

  项目建设所需物资很多,如土方9000万立方米,碎石1400万立方米,柴油5.25亿升,钢材约19万吨,水泥约75万吨,上述物资优先从当地采购。同时,项目与当地合作开发取土场531个、采石场129个,工程涉及当地企业逾千家,促进了当地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

“一带一路”上的青春“建证”:世界地标里的

赵亚素站在“一带一路”宣传牌前留影。资料图

  One road,one family(同一条路,同一个家),是全体项目员工的共同心声,项目曾直接为巴基斯坦创造就业岗位23000多个,为巴基斯坦培养了4500余名设备操作人员,2300余名管理和技术人员,一大批当地农民转变为巴基斯坦现代产业工人……

  时任巴基斯坦总理沙希德·哈坎·阿巴西出席部分路段提前通车仪式时说,“通过同中方合作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巴基斯坦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五年多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在港口、铁路、公路、电力、航空、通信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有效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成果超出预期。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书写国际合作共赢的恢宏篇章,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一大批民生工程圆满落成,一次次为各国打造可持续城市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他们是中国建造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绘制着“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中国建造者一直在路上。(记者 方瑞 杨月 实习记者 曹若鸿)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