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火灾频发曝农田防火监管盲点(2)
时间:2019-04-24 05:5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2012年4月17日上午,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英达街道与沈北辉山街道交界处突发火情。经沈阳市森林公安局查明,火灾系富某在耕地内烧秸秆,因当时风力较大,引燃周围荒草所致。 2015年3月27日上午,辽宁省辽阳灯塔市大纸房村有一名村民烧荒,之后大风将火吹起来,大火窜到了紧邻的小纸房村,村内多处大棚被烧毁。 2018年3月25日下午,辽宁省阜蒙县大五家子镇附近林地发生森林火灾,经当地公安机关查明,此次火灾系3名村民烧荒引发。 违规烧荒难禁 长效监管匮乏 在大风天气下烧秸秆、烧荒极易引发火灾,可为何野外违规烧荒行为屡禁不止?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分析称,对违规烧秸秆、烧荒者来说,用火行为是由其危机感及侥幸心理造成的,“眼下是春耕时节,一些耕地里还残留着头年秋天的秸秆等残留物,如果不处理掉就不能顺利耕种,这样耕种者就会产生尽快处理掉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加上侥幸心理,很容易疏于防范,对环保、消防的监管也会置之不理,甚至为尽快烧掉而选择大风天”。 张思宁对记者解释,秸秆等耕地残留物产生在头年秋天,至少有数个月进行处理,而监管部门在这段充足的时间内却没有进行常态化监管和处置,导致一些耕地残留物一直搁置到来年春耕,势必会引起烧荒的发生,在大风天增加了引发火灾的风险。 张思宁建议,除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常态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曹刚剖析称,由于农田地理位置特殊,防火方面既不归森林消防救援监管,也不归城市消防救援部门监管,而是由乡镇基层政府、行政村来教育宣传。实际情况是,这样的监管不会有消防救援部门那么大的权力和威慑力,加上地广人多,根本就监管不过来,只能靠村民自觉。 曹刚建议,因为目前有效的监管存在盲点,靠村民自觉不现实。可以另辟蹊径,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秸秆利用科技水平方面入手,鼓励广大农民种植麦子、稻子或经济作物,不仅可以减少秸秆的产生率,而且可以增收,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秸秆做燃料、饲料等,这样在源头上就可以减少甚至杜绝村民烧秸秆的可能性。 另外,针对棋盘山风景区内的林业防火,尤其是春季林业防火工作,曹刚也给出了建议,要加强风景区护林员、防火员和消防员队伍常态化建设,配置大量先进消防装备。一旦发现火情,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在大批增援队伍到达前快速控制住火情,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增加人力和物力并非风景区一家所能完成,这需要政府部门在人员编制、财政资金上予以倾斜。 “针对春季火灾易发、多发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死看死守的措施。早发现早扑救,除了‘人防’之外,还可以提高‘技防’能力,采用成熟技术用于火灾防范,如在易出问题的地区,采用具有识别能力的固定视频监控设备、无人机巡视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明火,烧荒等致灾危险行为。”曹刚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