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峰会新闻中心启用 配备4K多通道收(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一带一路”峰会新闻中心启用 配备4K多通道收(2)

  新设“小语种”专业、培养留学生、为合作项目做培训……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高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项目培养人才,助力合作项目实施。今年下半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设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课程,从讲好中国故事角度,培养新闻传播型人才。新京报记者 张璐

  【二外】

  开设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2015年6月开始复建和新开设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等12个中东欧国家的非通用语种专业。

  张文锋是二外欧洲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大二学生。今年秋天,他将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学习。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张文锋可以熟练应用罗马尼亚语交流了。谈及“一带一路”,张文锋感言,正是由于国家提出了这个倡议,他才有机会学习这门语言,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

  关于未来,张文锋还想继续学习国际关系等知识,助力两国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到罗马尼亚推广汉语,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二外还在2017年增设波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等非通用语种专业。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称,这三个语种和阿拉伯语覆盖的国家将近30个,这些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地区。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伊朗、以色列、土耳其,不断向学校反馈用人需求。”他说,未来,学院还将专门设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课程,尤其针对2019年下半年入学的新生。希伯来语专业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合作,开设相关课程。

  【北交大】

  为老挝培训铁路建设运维人才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2016年以来,北京交通大学已为老挝铁路及相关领域人员开展了五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多个方面。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技术教育与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刚说,为保证培训质量、准确传递知识信息,学校专门聘请了业内专家将课件资料做成中文老挝文对照的形式,授课时也安排资深翻译人员交互传译。在课程方面贴合中老铁路建设的实际,邀请参与这条铁路建设和运营标准制定的铁路专家亲自主讲课程,与老方来宾进行深度的研讨交流。

  “举个例子,老挝雨季周期较长,对于路基养护和防灾等要求较高。在讲授路桥隧设计施工养护工艺和技术时,我们还着重讲了雨季铁路工务养护维修作业、电气化铁路防雷击技术等内容,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实践经验,将建设施工中和未来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想在前边,这对他们防范和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场景问题帮助很大。”

  “在一次研讨交流会临近结束时,老方来宾共同唱起了由老挝友人专门为‘一带一路’倡议创作的歌曲《一带一路》,现场气氛热烈,令人难忘。”

  【北理工】

  留学生爱上中关村创业氛围

  针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北京理工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工程类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涵盖了机械、信息、化工领域等优势专业。2018年,共有来自147个国家的2472名外国留学生在北理工学习和生活,超过70%的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国家。

  乔纳森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2016级本科生。这位1996年出生的乌干达小伙虽然年轻,做事却很有主见。

  在北理工学到的知识,让乔纳森萌生创业想法。目前,他参与了一家软件公司的创业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和不同的网络协议来帮助口译人员进行同声传译,为有需要的企业或人员提供远程同声传译的平台。“以前在会场,翻译人员坐在小屋里,会场的人需要戴耳机和设备。我们项目的场景是,无论观众是否在会场,通过扫描二维码,用自己的手机和耳机就能听到会议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