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去世的第一个清明 他写下“与妻书”
时间:2019-04-07 09:4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10000多个日夜,丈夫照顾患病妻子,长情故事钱报曾作报道 如今老伴去世的第一个清明,他写下“与妻书” 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安康 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王丽通讯员 张毓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几多情,无处说。 杭州朝晖塘南社区,84岁的徐沙站在窗边,窗外学校操场里,传来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一切如常,一切却又不一样。蓦然回首,空荡荡的房间里,再也没有那时时呼唤的声音,没有那个期盼的眼神。 丈夫照顾病妻 10000多个日夜 去年5月20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曾写过徐沙和他的老伴诸葛阿姨的故事。诸葛阿姨49岁时就得了尿毒症,在后来30多年的日子里,又经历了18年的血透、2次换肾、多次中风,甚至开颅手术。在这10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徐师傅始终不离不弃陪伴左右。在徐师傅家,不分白天和黑夜常年开着灯。一天24小时,每隔二三十分钟徐师傅就要给老伴按摩20分钟,哪怕是深夜。 “孩子们也很孝顺,说要来帮我,我没有同意。他们又说找人帮忙一起照顾,我也没有同意。在我看来,最了解她的人是我,只要她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我就知道她哪里痛了痒了要按摩。我妻子她命比较苦的,我可以少活几年,这几年的寿命都加给她,让她可以活下去。”这是徐沙对妻子爱的诺言。 这样艰难的日子,徐师傅把它过成了日常。 去年8月,徐师傅的老伴去世了。就在今年清明前夕,记者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这是徐师傅写给诸葛阿姨的“与妻书”。 原来诸葛阿姨生前是钱江晚报的忠实读者。妻子走后,徐师傅在整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了她曾在晚报上发表的几篇文章。“她走了,我很想她,也想告诉她,家里都好。”徐师傅说,他想用同样的方式回应妻子对自己的那份爱。 诸葛阿姨生前 曾在钱报发表文章 仔细翻看这些发黄的剪报。一篇是诸葛阿姨1997年3月发表的名为《亲娘》的文章。诸葛阿姨退休前是一位语文老师,自襁褓中就失去了母亲的她,从未体验过母爱的滋味。年轻时已身患慢性肾炎的她却得到了徐沙的母亲、也就是自己婆婆的万般疼爱。在文章里,她这样写道:“婆婆每日里为我端汤送药,洗衣做饭,巴望着我能早日康复……我婆婆说,‘我儿子喜欢她,我见着也疼爱。’这话传到我耳朵了,我当即泪如泉涌。对于无家可归的我来说,这无疑是赐给了我一次再生的机会……”文章字里行间,满溢着诸葛阿姨对婆婆的感恩之情。 而另一篇是同年6月写的《相濡以沫》:“1991年,我做了肾移植,丈夫一连五天五夜呆在病房外,一下子添了许多白发。丈夫与我相濡以沫地走过了近四十载的人生历程,他给我的情和爱太多太多,只言片语难以表达……” 妻子走后的这半年里,徐沙尽量把日子填得满满,只是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又慢慢开始侵袭。“她还能说话的时候,说得最长的一句话是;‘我这一辈子,苦;你这一辈子,也苦。我苦是因为身体不好,你苦是因为被我拖累了。’后来她不太能说话了,有一次很费力地跟我说了两个字:‘谢谢。’我说我是你的丈夫,照顾你是我应该做的。”徐沙常常陷在回忆里。 “我也是80多岁的老人了。她走前的那几年,我真的很辛苦,可是现在,没有她的日子,空落落的。我有时候想,她还在该多好,我宁愿这么辛苦。”徐沙说。 眼前的这位老人抬眼望着窗外,思绪万千。过会儿,老人终于回过神来,笑着说,过段日子,要跟着女儿外孙去国外旅游了。末了,老人又感叹了一句,“她要是还在,身体还好的话,就能和我们一起去了啊。” 从徐沙家里出来,社区社工悄悄说,这半年时间,每次外出旅行,老人都把妻子的照片放在贴身口袋里,他想把所有看到听到的美好都和天堂里的妻子一起分享。 与妻书 诸葛爱妻: 你过得好吗?不少朋友和我说,你在天堂,在天的那边。每当夜幕降临时,我总会站在窗边,遥望长空,顺着晚霞的余晖去寻觅你的灵魂和身影,哪怕一闪而过,可每次都是失望。转眼间,你蓦然离我而去已达数月,留下的是我的伤怀和长日无尽的漫漫思念。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沉思、回忆着我们生活在一起的种种情景。记得几年前你曾问我:“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不会留下什么遗憾?”近日,我默默追忆、反复思索、寻求答案,以便让你安心。在我们从事事业、教养子女、营建家庭的人生过往中,有过遗憾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