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阅读之乐 时时刻刻(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学堂 >

读书日:阅读之乐 时时刻刻(2)

  2019年,深圳读书月举办主题活动8083项,向社会捐赠爱心图书2500余万元;深圳读书论坛邀请专家学者200余位,还创出经典诗文朗诵会、打工文学论坛、亲子阅读论坛等品牌活动。据统计,截至目前,读书月活动累计吸引约1.5亿人次以各种方式参与。

  深圳书香城市建设的经验获得认可:2018年深圳阅读指数研究报告显示,97.5%的接受调查的居民对阅读资源表示满意,98.4%的深圳居民认为阅读对人生重要。

  如今,638座公共图书馆、300台包含书香亭在内的自助图书馆、150多家特色书店,构成了深圳这座“生活在图书馆中的城市”的阅读地标。

  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尹昌龙说:“认识到书店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意义、阅读对市民的深远影响,深圳由此拥有了一笔值得自豪的文化财产。”

  激活乡村旺盛的阅读需求

  有人说,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课堂。可对2.8亿农民工群体来说,这一门槛,并不算低。

  根据第十六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我国农村居民阅读率为49.0%,比城镇低19.1%;农村居民年人均阅读量为6.87本(含电子书),比城镇低2.14本。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远低于城市,但对举办读书活动的需求,却比城市更加迫切——有超过2/3的农民,渴望通过阅读丈量田野之外的世界。

  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事、工作之余做些什么,如何满足他们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

  魏玉山认为,要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优质阅读资源涌入农村,激活农村阅读需求。

  这些年,建设农家书屋、加快网络覆盖、推进乡村阅读,来自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逐步改善着农民工的阅读资源和阅读状况。深圳为外来劳务工量身定做了“青工书屋”“青工读书成才大型报告会”等项目;成都上百座农家书屋开展近300场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吸引读者人数过万……

  “农民工的文学阅读量高于一般国民的平均水平”“1年读10本书以上的农民工超过半数”——这是山东大学对农民工群体的文学阅读情况进行科学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山东大学“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相关负责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贺仲明解释说,真正喜爱文学而阅读的农民工比例极少,文化资源的失衡、娱乐方式的单一、经济交通的压力,导致阅读纸书成了相对纯粹的一种休闲方式。农民工在全民阅读中,依然属于“弱势”群体。

  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也是构成他们幸福感的一部分,进而关联着城市的文化形象、社会的文化素质。“加强引导、提升品质,才能推动全民阅读向高质量、纵深化发展。”贺仲明说。

  (藏新恒、周林怡、陈国占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