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第“30+1”遇难者(2)
时间:2019-04-07 06: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李光俊表示,云南松被雷击时,在树干形成一个白色起导点和撕裂口,强电(特点是功率大、电流大、频率低)经由树干,传导到地面,引燃树叶和枯枝,进而形成火灾。 “每次都冲在前”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王慧蓉所工作的卡拉乡,面积1293平方公里,总人口5179人。 2017年,一名第三营造管护处员工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这里,他们上半年的工作主要管森林防火,下半年则主要做林地、林木、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林政资源管理。 “背上睡袋,提着装备外出是工作的常态,有时一次巡线会持续十多天,需要在山林中奔波100多公里。”第三营造管护处员工曾这样回忆他们的日常工作。 从事林业工作28年,王慧蓉倒在了自己最熟悉的“战场”。 从4月1日到4日,王慧蓉与亲属失联的3天里,同事范虹月(化名)始终悬着心,纠结着,既盼望着有关他的讯息反馈,又不希望他被找到。 “人家说,找不到人是个好消息,希望他活着。”随着王慧蓉的遗体被找到,范虹月的这一想法被击碎。 “没想到这个消息还是确定了,我们才知道,这个事实已经形成了。”范虹月难掩悲痛。 同事们想不到,他会以这种难预料的方式倒在了4月1日返程途中。 范虹月仍记得王慧蓉当天离开时的情景,“接到前往一线扑火的信息后,喊我们正常上班,把屋守好。” 但这次火情与以往不同,“真没想到,他一去就不回了,都没想到这么严重。” 4月4日,王慧蓉的遗体被找到。王慧蓉的同事李响(化名)回忆,“4号,我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就是首先发现了他的背包,然后我就基本肯定了这个事情(王慧蓉遇难),我们在大山生活惯了的,知道后面的结局。” 李响说,王慧蓉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很踏实的一个人。在老同事毛敏(化名)的印象里,王慧蓉“每次去打火,都是冲到最前面”。 “我们职工有任何困难,只要求助他,他都是毫无怨言地、很热情地帮。”范虹月补充道,王慧蓉从不摆架子,“他跟我们打成一片,是个好领导。他走了,我们真的很伤心。” 王慧蓉和妻子都在林场工作,家人都在老家四川遂宁。 李响告诉记者,“他老婆就是我们管护站点的工人,他父亲80多岁了,母亲患病在床,还有个儿子,都在遂宁生活。” 邻居也感到难过,“一直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认识的,他走时,大家都哭了。” 有评论说,王慧蓉虽然走了,但身后那片曾守护的原始林海仍然葱茂。他是第“30+1”遇难者,生前从不惮于做“逆行者”。 新京报记者 李一凡 朱必胜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武术和跳绳融入课间操
- 下一篇:让未来战场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