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美好生活在路上(3)
时间:2019-04-21 16:0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个公路项目纷纷落地生根,“连”起来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民心;“通”起来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数读 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20余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40余个国家,共承建当地公路新改建项目50余个、大桥近30座。 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取得多项成果。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了18个运输部长级、事务级会谈机制;签署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总数达18个,近期拟新签署4个,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已开通356条,初步形成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通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 近6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落地开花,涌现出一批令世人瞩目的标志性项目 坦桑尼亚尼雷尔大桥,被誉为“东非第一大桥”,桥塔用的是全世界最高的混凝土强度,大桥每一根斜拉索有160束钢索。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是目前非洲第一大悬索桥。 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个大桥项目。 中马友谊大桥,是“一带一路”倡议率先成功实施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是中国公司首次中标欧盟基金项目,工程造价的85%由欧盟基金承担。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全长335公里,喀喇昆仑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边境公路。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阿达玛高速公路,是该国乃至东非地区首条高速公路。 亲历者说 初心不改筑梦人 中铁大桥局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项目经理 刘建华 2014年,我们中标了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之桥”——帕德玛大桥。从2000年中铁大桥局第一次参与国际工程项目开始,到2014年,我们已经在孟加拉国建设了6个项目,耕耘孟加拉市场多年。 帕德玛大桥项目合同金额高达15.5亿美元,是中企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工程面临着技术难度大、施工环境极端恶劣、外部管理环境特别复杂等诸多困难,极具挑战。 拿下项目的喜悦是短暂的,组织实施这一超级工程异常艰辛。中标后,我就对同事们说过,要做好脱一层皮的准备。在竞标阶段,尽管我们已经对大桥的建设困难作了充分的预判,但面对帕德玛河流域复杂多变的水文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的地质构造时,项目施工难度依然远超想象。 近5年来,我们团队牢记中国建桥企业的使命与担当,直面世界级技术难题的挑战,秉承着“钢铁般意志、绣花般细致、取经般磨砺”精神,成功攻克了所有技术难题,终于使项目正式进入了“中国速度、中国节奏”的全面大干阶段。 我坚信,只要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大桥的建设,极大促进孟加拉国西南部发展。同时,这座大桥也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大陆上的闪亮明珠。 传承“喀喇昆仑精神” 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总经理部工程师 宋安邦 2015年,中国和巴基斯坦一致同意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也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来到巴基斯坦,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一分子。 来到喀喇昆仑公路项目的第一天,同事就带我来到了位于吉尔吉特市郊的中国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着88名中国筑路前辈的英魂。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筑路先辈们硬是依靠肩扛手抬,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喀喇昆仑精神”,打通了这条连接中巴两国的交通要道。 2008年,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40年后继续循着老一辈筑路人的足迹,在“喀喇昆仑精神”的鼓舞下,迎难而上、再次踏上新征程,承担了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项目。7年多的时间里,路桥人出崇山入峻岭,架新桥开大路,深入不毛之地披荆斩棘,踏破平湖天险再建通途。2015年,喀喇昆仑公路一期工程已经顺利完工,使这条意义非凡的中巴友谊之路重获新生,为两国的经贸往来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同时,越来越多的当地民众通过喀喇昆仑公路走出了大山,迈向了幸福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