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南京解放70周年之际(2)
时间:2019-04-21 15:48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国难当头人心是武器;民心所往,大道可成,建设时期的民心就是力量。由此,有着“争气桥”之称的大桥不仅是新中国建设初期自力更生的典范,更是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实证。 始建于1908年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如今已“111岁”。“这里是中国现代机车车辆工业从屈辱、抗争到振兴、发展、强大的见证。”公司原党委宣传部长季明华说,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从此成了工厂的主人。从1958年起,工厂修造并举,我国第一辆铁路客车——YZ21型硬座车从这里驶出,填补了国内铁路客车车厢制造的空白。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基因,从新中国成立、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跳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中,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城市的建设者、创业者与国家同行、共进。 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拥有26万员工、年营收突破5500亿元的苏宁控股集团排名高居第2。从1990年一个200平方米的家电专营店,到中国连锁经营的龙头,再到探路智慧零售的世界500强企业,苏宁见证又推动着消费升级与零售业变革。 玄武湖畔的城市规划馆内,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眼前铺陈: 从市容破败、物价飞涨、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国民政府首都,到如今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跨越温饱底线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用约占全国0.07%的土地、0.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2%的税收;2016年,成为GDP过万亿元的城市;2018年,经济竞争力位列中国城市前10强;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与民共建,更要与民共享。宏观的数字变化连接着微观的民生获得感,GDP优势直接转变为一项项暖民心、安民心、聚民心的切实举措。 2016年,南京跨入“万亿俱乐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32页,“晒”出这张“成绩单”的同时,又用5页篇幅列出了35项民生实事项目,相较往年“每年解决10件民生实事”的惯例,大大扩容。 2018年,南京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保障,兜底民生不断扩面提标:完成棚户区改造488万平方米;192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保障房新开工456万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快于经济增长;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6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2984元、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春节,一直住在纬一路的老赵搬进了丁家庄保障房二期凤来北园的新房。“新家将近7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老同事、老朋友过年时来串门,个个都羡慕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住上了好房!” 专家评价“南京的保障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即将开工的百水、绿洲和孟北三大保障房片区品质将更上一层楼,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推进。 天下为公,大道致远 600多年前,南京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今,南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民族意志与国家使命,深深融入了城市的发展理念。 4月中旬,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陆奕苏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了“行前一课”。被多所国外名校录取的他们,即将踏上异国求学之路。 “在有了‘我将去哪里’的答案后,希望你们更要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纪念馆副馆长凌曦对他们说,南京是你们的出发地,你们要了解南京曾经历的浩劫,无论走到哪里,希望不要忘记这座城市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2014年8月,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举办。短短十余天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名青少年代表在赛场上挑战自我,收获友谊,在奥林匹克历史上谱写了人类和平友谊的新篇章。 2017年8月,南京成为全球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会长弗雷德·阿门特说:“南京是中国第一个国际和平城市,这代表了南京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让我们携手,共同为渴望和平的人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2018年5月,以“互鉴·分享·共赢”为主题的第八届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南京召开。作为一项国际性双年度文化活动,来自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齐聚南京,达成了包括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共享城市和谐等诸多共识。 发展的中国牵手世界,开放的南京用智慧和爱心,同各国人民真诚“拥抱”。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让一带一路造福全世界人民”
- 下一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