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事业:不能没有 不能混乱(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精神事业:不能没有 不能混乱(2)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原创性是好作品的标志。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在观念和手段结合上、内容和形式融合上进行深度创新,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大家社会影响力大,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

  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