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解析巴黎圣母院修复:全面勘查是当务之急(2)
时间:2019-04-19 11:00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郑力鹏:最重要的就是火灾对于结构安全性有没有造成破坏了。影响肯定是有,但这影响达到什么程度?如果对结构安全性还没有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就不至于出问题。如果对安全性造成威胁,那么就要考虑怎么加固结构,做到安全,然后再复原外观。 广州日报:2015年,一位艺术史学家塔隆用激光扫描保留了巴黎圣母院10亿个数据点,这对于复原是否会有帮助? 郑力鹏:会有所帮助。但是数据是不是靠得住?很难说。激光扫描我们一般以为都非常精确了,但是其实所有仪器,它都有一个精确范围。在一定的角度或一定距离,它是能够符合精度要求的。但是当其他角度或超过距离,扫描的误差往往比较大。 但这些东西其实不用太担心,法国遗产保护人才很多,他们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各个工种的专业工匠也非常齐全。另外档案记录什么的也都做得很好的,复原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复原之后,因为不是原物,所以它的文物价值、遗产价值当然要大打折扣。 全部修复要多久? 做一个“保护壳”后慢慢做 广州日报:在文物复原重建中,有哪些因素特别重要? 郑力鹏:从专业角度来说,首先就是保护的理念,这里面有争议。同样是欧洲国家,它们都有很多不同意见,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它们都有所差别。比如说,怎么看待复原。意大利有些人可能认为复原就是假的,不应该复原,火灾现场也是历史,也得让人看。但也有人认为要复原得跟过去一模一样,这才是对的。还有人认为,既然是重修,要做好一点,别再搞木结构,用混凝土又太重了,用钢结构可能比较好。保护理念不同,会有很多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大家对遗产保护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还有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它(火灾)对下面的这些砖石、拱券是否有影响?这个影响怎么评估?你不可能把那个石头都拿下来,拿到实验室去透视。这么大个仪器设备,你怎么搬到顶上去透视,这也不太现实。如果光凭眼睛,你怎么知道这块石头有没有坏,那么这个就需要很多技术、很多经验去判断、去逐一检查了。这个工作也相当艰巨。 另外,还要对其他的损失进行评估,这些东西究竟损坏到什么程度,要怎么处理,都要做勘查研究,然后再确定修复的方案。这个方案还要经过很多专家讨论、鉴定,才能够实施的。有一些(措施)如果悬而不决,就会一直拖下去。 后面修复时间长短,就要看法国方面怎么处理这个事。 广州日报:您预估修复需要多长时间? 郑力鹏:如果严格按照专业来做,时间会很长。目前这个工地,已经修复了多年。然后出了这么大的事,花个十多二十年一点都不奇怪。 如果你一定要赶工,十年可以先做个保护壳,让游客好看,至少不漏水。先把它保护起来,然后里面再慢慢做,办法有很多。 广州日报:另外复原的费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法国总统已经发起了募捐,您看从您的专业角度来说,这种重要文物修复的费用是不是非常高? 郑力鹏:就我们在广州做这些工程的经验,肯定要比新建一个贵,往往修的钱比造的钱要贵。因为造是用现代方法,很简单,但是修非常费事,其中很多材料,都要找回过去或者重新再定做,那都不是工业化产品,会很贵。 复原会采取什么方案? 内部结构或加强防火技术 广州日报:如果法国依旧复原木质结构的屋顶,会有什么挑战? 郑力鹏:从技术上来说,他们比较成熟了,从找材料、材料鉴定、工艺、设计、施工,他们都有专业的队伍,可以做得来,主要解决的是我刚才说的理念问题,采用什么方案。比如木结构涂不涂防火材料?涂了防火材料,外面厚厚的一层,外观也不一样,那么能不能接受?不涂防火材料,那有什么切实的防护措施呢? 广州日报:修复是原样恢复还是与现代科技结合做些改良?根据您对欧洲国家的了解,法国可能采取什么方案? 郑力鹏:这个情况稍微复杂一点,欧洲不同的国家,他们理念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只能估计猜想,不一定对。可能采取的方案是外观上应该还是会保持原样,里面的结构是不是采用一些新技术加进去,这个都有可能。因为我想法国人肯定不愿意它再烧一次。 广州日报:除了建筑主体保护,还有文化艺术品可能也需要复原,这次我们看到有些油画也受损,对这种艺术品的复原是不是特别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影评:正义消解的多米诺骨牌
- 下一篇:广告印上试卷 失守的不仅是命题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