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自愿做分类 靠讲靠劝不能靠罚(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让居民自愿做分类 靠讲靠劝不能靠罚(2)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19年,广州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作为示范小区,一组数据证明云龙苑小区的垃圾分类推进成效:2013年,云龙苑小区垃圾分类知晓率35%;参与率25%;如今,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参与率达到96%以上,投放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督导员 

  督促居民实行垃圾分类不靠罚

  “一开始总是有人分不清楚,就必须有人督促、提醒,时间久了居民就慢慢习惯了。”天河区沙东街固废办工作人员陈佳华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督导员的重要性。

  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配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力量。除了建立市、区两级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中心,还要要实行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制度。具体而言,每个镇(街)至少配备3名生活垃圾分类专职督导员,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生活垃圾分类专管员。

  在晚间的垃圾投放时段,身为垃圾督导员的肖宇彬就站在垃圾分类小区“光荣榜”旁,提醒居民如何投放,也顺便聊两句家常。如果有市民提出垃圾分类的问题,他便会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垃圾分类知识与故事。

  “门口有监督电话,从垃圾投放点选点到垃圾分类咨询,我们经常接到很多人咨询。但要是问我有没有罚过,真的没有。我们没有权利处罚居民,而从小区光荣榜到入户咨询,其实有效的措施并不靠罚。”肖宇彬说,很多人以为垃圾分类靠罚就能让大家养成习惯,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每一天的讲解和劝说恰恰是循序渐进养成这种生活方式的关键。

  垃圾分类小卡片、微信提醒、社区活动、光荣榜、赠送垃圾袋、上门督导……云龙苑小区“组合拳”推进垃圾分类。而事实上,肖宇彬等一直是以劝说整改为主,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多年的督导工作中,肖宇彬也曾遇到过最初时居民因不理解而怒言相向。如今,居民早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愿分类到自愿分类。

  如何让居民将垃圾分类变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他说,垃圾分类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养成,“多一次上门提醒更让你了解居民需求,多说一句是一句,居民心里有了意识,就能更加规范”。

  ■记者手记

  让垃圾分类成为

  “时尚”生活方式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步伐上,十年来,广州一直在探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以云龙苑为代表,今年广州600个样板社区将全部交出“答卷”。今天,天河区云龙苑社区人人遵循的“垃圾时间”,居民主动设置多桶分类的生活习惯,还有垃圾督导员“多说一句是一句”的耐心普及,都是广州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推进的缩影。在广州,垃圾分类不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新时尚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广州垃圾每天产量超过3万吨,如何将垃圾分类的时尚从样板社区走到千家万户中,让每一个人都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对于垃圾督导员肖宇彬来说,是日积月累的提醒,也是社区内循序渐进的分类教育,逐步培养起人们的习惯。

  8月9日公布公布的《广州市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将前端分类与后端处理能力匹配,有了“更新版”,分类更切实际,也更具人性化和可操作了。居民说,有了分类指南,更清晰了。督导员说,多提醒一句,多做一步,带来的意义更大了。

  十年后再出发,广州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启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正从全链条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在全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展开。垃圾分类将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