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桃式调研、推责式检查…令企业郁闷的“服务”(2)
时间:2019-08-16 10:54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入企检查,是为了帮助企业排除隐患和问题。但推责式检查对真正存在的问题一知半解,多是为了甩掉责任。推责式检查指出的问题让人无所适从,令人啼笑皆非。这种一味瞎下命令、定目标,却不真正从解决问题出发的检查,带来的是企业精力耗损、资本浪费。少一些指责和推责,多一些指导和引导,需要有关部门真正花心思。 应付式陪会: 作陪心累,想要的总是缺位 以前多是干部陪会,现在蔓延到让企业陪会。 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自己七成以上时间都在和政府打交道。一些以调研情况、解决困难、宣讲政策等名义召开的各类会议,动辄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参加,但由于会议定位不精准、议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参会变陪会。 今年初,中部某地一家民营企业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大会。会后,作为全市20家重点民营企业之一,这位企业负责人又参加了一系列具体对接的小会。然而,近半年过去了,急需的银行贷款依然杳无音信。 受访企业负责人反映,当前,“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做法在基层仍较普遍。开会既可以揽功,又可以诿过。开过会后,如果企业发展得好,少不了政府一份功劳;如果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也怪不到政府头上。 与此同时,对会议效果的客观评估,在各地几乎都是空白。由于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企业甚至已经“吐槽无力”。 某座谈会上,多家企业接连抛出多个涉及税费负担的问题:一些深处大山的工矿企业竟按市区土地标准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一些企业反映,有的行业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太少,实际税负过高。对此,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是积极想办法,而是解释推脱,会场一度陷入僵局。 【记者手记】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 应付式陪会的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怪,照出的是部分官员政绩观上的偏差。一味开会讨论,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不仅影响企业家信心,也损害政府公信力。少一些陪会,是各层级的共同诉求。与其坐而论道,挤在办公室里“憋思路”,不如走进厂矿企业,到现场问计于企、问需于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