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商品伪劣、投诉维权难 “网红”“带货”市场乱象调查(2)
时间:2019-08-15 05:4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专家表示,通过微信等方式私下交易,一旦产生纠纷,后期退换货无法保障,投诉维权将面临困难。此外,专家还表示,部分商家通过短视频等方式卖出一批劣质产品后便会将产品下架,以防消费者“找上门”,同样给维权造成困难。 多方编织“网红”“带货”陷阱 专家建议加强监管 一位熟悉直播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网红”不具备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无法把关产品质量;有些“网红”接不到大品牌代言,即使在明知产品有问题的情况下,仍会继续夸大产品效果进行炒作,或通过造假美化数据,吸引商家合作。此外,一些商家逐利心切,看到通过找“网红”“带货”变现较为容易,认为流量高于质量,便与一些“网红”“通力协作”。 同时,许多“网红”并非“单打独斗”,背后还有签约机构推动。一位自称能代办签约机构的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机构相当于“网红”的经纪公司,负责包装“网红”、对接平台和广告商等工作。与代开直播间相同,市场上存在很多代办公司,收取2万至3万元不等便可协助原本没有经营资质的机构,成功注册并入驻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 北京一位曾在某短视频平台从事内容审核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多数平台采用“AI+人工”的方式进行内容审核,也有平台将内容审核工作交由第三方机构开展。但是,很多平台审核机制只能判断视频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规范,难以判定视频里的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如果每条‘带货’视频都增加商品质量审核流程的话,目前很难实现。”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各大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规范自身平台支付和订单跟踪系统,约束平台商家建立完备的售后机制;相关监管、执法部门应建立网上巡查机制,建议建立网上“带货”信用体系,在全网开展数据打假行动,提高欺诈成本。(参与采写:赵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