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研发出内地领跑世界的一半以上技术成果(2)
时间:2019-08-14 15:1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台、也将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于2019年6月29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图为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成后的效果图。中科院高能所供图 先行先试制度 彰显北京贡献 北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中关村改革“实验田”作用,紧紧围绕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金融服务、绩效评价、人才引进以及开放创新等方面,不断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创制了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并辐射全国。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北京出台《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让科研经费要“花好”也要“好花”。 ——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上,北京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在运行管理机制、财政资金支持与使用、绩效评价、知识产权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探索与世界接轨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北京加快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立法,力争在尽职免责、科技成果权属、中央单位适用、部门协同机制等实现制度突破。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北京市科技创新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围绕原始创新、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培育进行投资布局,目前已立项子基金55支,通过投资决策的18支,确定出资的子基金总规模232亿元。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包括位于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位于怀柔区的怀柔科学城、位于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位于亦庄新城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市科委供图 ——在人才吸引和发展上,北京发布《新时代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关于优化人才服务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在人才的引进、评价、激励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深入实施20条出入境政策和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新政,引进和聚集一批顶尖人才;强化对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形成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 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居内地之首;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位居内地第一;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957.8亿元,占全国技术交易合同成交总额的28%,位列内地第一。 五年来,北京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分别增长为2013年的2.65倍、2.27倍、2.18倍。(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