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人”放声大笑走红网络 生活不易亦需释放压力(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石头人”放声大笑走红网络 生活不易亦需释放压力(2)

  他也有自己的反抗方式——有游客实在过分时,他会猛地一转身,吓他们一下。一位戴眼镜的男子在他面前挥手,冲他喊“嗨嗨嗨嗨嗨”,见他没有反应,又表示要挠他。马旭阳猛地一抬手,吓得对方一趔趄,“哎呀”,人群中一阵骚动。

  对那些摆明了要看他笑场的游客,他的另一种反抗方式是坚决不笑,“气死他们”,他暗暗计划。

  在博得“石头人”一笑这一竞赛上,使尽浑身解数的大人们还比不上一个5岁小女孩无心的一句话,那天,小女孩对马旭阳说,“哥哥,今天晚上跟我回家吧。”他忍俊不禁。

  酷夏时节,他的表演服装重达四五斤,汗珠从面部的银色油彩里渗出来,他有时看上去像被人泼了一脸水。有人给他送水喝,给他递纸巾,一位白发奶奶殷勤地给他扇扇子。跟他一起表演的另一位演员认为,大家可能存在一种“同情弱者”的心理,“这个活儿辛苦,容易激发人的同情心。”他是在马旭阳走红后,景区为这个项目新增的另一位“武士”。

  马旭阳也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情感。走红后的两个月里,他在抖音上的关注者从几百人涨到40多万人。常常有人给他留言,表示“为你心疼”,或者鼓励他“生活不易,加油”。一位粉丝说,自己本来不想继续一份工作了,马旭阳给了他坚持的动力。“你都在坚持,为什么我不坚持?”

  其中令马旭阳感动的,是一份外卖。当时他正在表演,一位外卖师傅跑进来问,“哪个是石头哥?”马旭阳一看,是一份22.8元的牛肉盖饭。他想把钱转给人家,但外卖师傅说,订餐人叮嘱过,不能透露个人信息。

  “心里挺暖的。”马旭阳说,除了父母,还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关心他,这令他受宠若惊,但又感觉“怪怪的”,觉得对方对自己的喜欢也许是“一时冲动”。

  不过,有些善意也要求回报。一个女孩给他买过一份98元的外卖,临近中午送达,而马旭阳傍晚才会到岗。他跟女孩解释,自己午饭已经吃过,希望把那份外卖送给外卖员吃掉,并愿意转给她这100元饭钱。女孩听了很不高兴,在电话里跟他赌气,为他的不领情而生气。他感觉“莫名其妙”,“我又没让她点呀!”

  伴随着走红,很多奇怪的事情接连发生。他也清楚,有的人来看他,只是为了“蹭”他的一时热度:一名做直播的男子在他面前模仿他的全套动作,只不过手里只有空气没有道具;一对东北夫妇在他旁边直播,调侃他是自己研发出来的机器人。

  每天零点过后,他要乘坐末班公交车回家。有一次,一名中年男子一直尾随他。他急了,问对方有什么目的,那名男子的回答是,“没事没事,就想跟你说会儿话。”最终,他喊了一辆出租车,强迫对方回去。

  在网上,有人甚至对他说,“我把你们家底查光了,没想到你们一家都是普普通通的。

  “可能想知道我的底细,怎么火的。”他说。

  马旭阳本来就是个普通人。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在延安市洛川县的窑洞里。家人不知道他的这份兼职,以为他还在卖地板。父母知道他走红,还是从一位送奶工那里无意间得知的。那位送奶工还特意跟他们拍了合影。

  刚刚成年的妹妹偶然间看到他的表演视频,有点不敢相信,特意放大重放了一遍。

  看到儿子的表演视频,父母觉得心疼。“看着脑上的水流得,好累,好辛苦。”父亲马治昌希望儿子请几天假,等天凉快再去工作,但马旭阳说,很忙,“能受得了”。

  陆陆续续有人来告诉马治昌,你儿子成“网红”了。还有人关心这能挣多少钱。对此,他只能说,“我也不懂。刚学哩,可能也不挣什么钱。”

  这位农民还没听过“网红”这个词。去年,儿子刚刚给他买了智能手机。他最远只去过宁夏,唯一一次去西安,是给家里的苹果树买农药。家里没人去过儿子工作的那个景点,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火了,“怎么这个能火呢?”

  马治昌总觉得,“网红”不是个可以长久做下去的正规行当,他希望儿子学习一门手艺,比如去修车,去做厨师,“稳定一点的工作”。

  但马旭阳想抓住这次意外走红的机会,尽管他不喜欢“网红”这个词,“从内心反感”。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