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马术少年因体育而成长的故事(2)
时间:2019-08-13 12:1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此次在青运会的比赛上,王桢与一名队友同时进入了场地障碍个人赛体校甲组决赛,但是队友却在比赛中不慎跌下马受伤。当比赛全部结束,王桢获得冠军的时候,队友挣扎着从担架上下来,向王桢表示祝贺,因为王桢实现的也是这名受伤队员的梦想。那一刻,王桢为这种团队精神感动。运动场上,队友之间的这种利他精神是利己主义者难以想象和体会的。 在本次青运会结束之后,王桢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自己的感受,“精神上的独立和利他、共情的能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天性,只不过被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因素掩盖住了,所以与其说马术运动能够培养这些那些,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回忆、找回天性、去伪存真的过程”。 随着青运会的结束,即将上高三的王桢,将用一年的时间去准备高考。多年的马术运动生涯带给了王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在高一时就确定了自己希望攻读的大学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那里有他非常敬仰的一名哲学大师。 马术目前在国内还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运动,可以想象,王桢的家境优渥。但是,王桢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却与家境无关。依照王桢的家庭条件,他可以就读上海的国际学校,然后出国上大学,再选择一个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含金量”很高的专业。但是王桢并不愿意走这样一条被世俗设计的人生道路。他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未来一定是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所以,他上的是一所上海公立中学,和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一样,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和中考、高考的巨大压力;他希望报考的也是一所中国的大学,选择的专业与热门无关,而是完全依照自己的内心所求,以求知为快乐。 这大概就是这样一位马术少年身上最闪亮的地方,他的人生不会随便依附于别人,他的思想也不会轻易被左右。 本报太原8月12日电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二青会主动“变胖”的时代逻辑
- 下一篇:“道歉”怎么成了《上海堡垒》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