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院士”卢永根逝世 生前捐赠毕生积蓄880余万元(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布衣院士”卢永根逝世 生前捐赠毕生积蓄880余万元(2)

  捐赠时的慷慨与平时生活的节俭形成鲜明对照。“很多人不知道,在卢老慷慨捐赠的背后是近乎苛刻的节约。”卢永根的学生、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刘桂富说,卢永根夫妇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家具,几乎没有值钱的电器,还在用老式收音机、台灯。在他们家房子里,找不到一件新式的家具,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几张椅子,用铁丝绑了又绑,这些简易的家当,已陪伴他们半个多世纪。对此,卢永根曾说:“这些东西没有用烂,证明物还没有尽其用。”  卢永根的家就在华农校园内。在入院治疗前,年过八旬的卢永根夫妇家里没有全职保姆,都是自己打饭或做饭。卢永根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忙碌地回复邮件,拿起放大镜读书、看论文。  在离卢永根家不远的路口,有一个修补衣服和鞋子的小铺。昨日下午,记者路过时,正碰到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男子在谈论卢永根院士。铺子里正在忙活的何女士(化名)说,她认得卢永根老校长,老人家曾到她的铺子补过多次鞋。“他很简朴,鞋子坏了舍不得扔。”何女士说,她有时候也在饭堂碰到卢校长。“他吃得也简单,一般是一荤一素,我见过他一顿饭只花了4元。”

  身边人眼中的卢院士

  医护人员:卢老住院期间依然审阅学生论文

  卢永根生命最后的两年时光,基本都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院区的病房度过。该院综合科主任林晓忠介绍说,虽然已经病重,但卢老给大家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平和、睿智的老人家,他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对医护人员十分配合,基本很少对身边照顾他的人提出什么要求。很多学生、朋友来探望他,他也几乎很少要求别人为他做点什么事。反而是治疗过程中对于各种相对贵重的设备仪器的检查,或者医生建议使用一些价格较贵的新药,他和太太都会委婉地表示能不做就不做,不要为国家增添额外的负担。  医护人员们还感受到,老人家对待生死已经十分淡然,几乎没见过他显示出低落的情绪。早期的住院时光,他还会在病房审阅学生的论文,做出指导。“这是一位十分令人尊重的老人家。”林晓忠说。  卢永根的主治医生吴瑜说,和卢院士朝夕相伴两年多,深深感觉卢院士对疾病和生死都泰然处之。吴瑜与他分享家人照片,卢院士还同吴医生开玩笑:“你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遗传了你的隐性基因啊。”  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翟理祥表示,卢院士的事迹不仅感动中国,在服务卢院士的941天里,他“忠诚爱国、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更深刻地激励和感染着广东省中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

  独生女儿:父亲遗愿丧事从简 尊重父亲一切决定

  昨日中午,卢永根院士的家人将他的遗物从医院带回了家。下午,记者在卢永根院士家的楼下偶遇了他的女儿卢女士。卢女士刚刚从殡仪馆办理了有关手续回来,她的眼眶泛红,看上去十分疲惫和哀痛。记者致哀后与她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卢女士告诉记者,她10日下午才刚刚从外地回到广州,见到了父亲的最后一面,但没想到这么快父亲就离世了。卢院士走之前,戴着呼吸机,没有跟她留下什么遗言。  卢女士拿出遗体捐献卡说,父亲很早就希望捐献遗体,她尊重父亲的决定,她下午刚刚去办理了有关手续。她说:“17时左右,(遗体)就会送去中山大学医学院,用于科研和教学。他的遗愿是丧事从简,不举办仪式,他的决定,我都尊重。”卢女士说。  卢永根院士夫妇将毕生积蓄捐赠出去,没有留给女儿。作为女儿,卢女士说,父母通常都是先做决定,再告诉她,此事虽然事先没有问过她,但他们的决定自己都尊重。

  后辈学者:被卢院士高尚品格折服而回国任教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思美说,35年前他在大洋彼岸与卢永根院士结识,即被卢院士高尚的为学为人品格所折服,最终践诺来到广州,并得到先生的倾力培养和信任。

  “先生的一生诠释了现代知识分子的内在精气神,令人敬仰!”温思美说,卢院士一生俭朴,近于残酷,却待人慷慨;他严于律己,近于苛刻,却待人宽容;他为人处事中规中矩,近于保守,却鼓励他人大胆尝试,创新开拓。

  在温思美看来,卢永根院士的一生践行了以下信条:学识的渊博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财富的丰厚不是为了炫耀奢华,而是增加扬善的担当;地位的显赫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率众前行;力量的强悍不是为了欺压弱小,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使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