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完结 剧中“角色”后来如何?(2)
时间:2019-08-13 05:0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何执正的原型就是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四月致仕,也就是剧中故事发生的3个月后,玄宗赠以御制诗,太子率百官饯行,贺知章回到老家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写下《回乡偶书二首》,其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特别脍炙人口。贺知章回乡不久病逝,寿至86岁。因为贺知章当过太子右庶子、侍读、太子宾客,后来唐肃宗追赠自己这位已逝的老师礼部尚书的官职。说起来,贺知章比唐玄宗还年长26岁,耄耋之年的他备受优礼,从容归乡,闲适豁达,种种迹象显示不像曾经卷入过什么争斗纠葛。 郭利仕 高力士 郭利仕的原型就是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高力士本来叫冯元一,是“岭南圣母”冼夫人的六世孙、归顺唐朝的岭南首领冯盎的曾孙,幼年因为流人谋反案牵连受刑。高力士替李白脱靴的故事对他不无诋毁之词,其实他是对玄宗非常忠诚的贤宦,文武双全,时行善事,后来被李辅国陷害,流放途中见芹菜而做诗明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宝应元年(762年),遇赦回归,方知玄宗已经驾崩,于是向北号啕痛哭,吐血而亡。 程参 岑参 书生程参的原型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岑参正是在天宝三载这年进士及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他的名句,作为边塞诗人,岑参与平定永王之乱的主帅高适齐名,唐代宗时任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刺史,所以人称“岑嘉州”,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元载 元载 大理寺评事元载的原型就是元载,有朋友或许会认为他这个元姓是北魏皇族拓跋氏改成的汉姓,家世并不差。其实不然,元载姓的是继父的姓,作为拖油瓶的他出身如假包换的寒门,但是元载嗜好读书,在天宝元年考中进士,然后靠着智商情商,在官场一路上升。前文讲到唐代宗继位靠的是宦官李辅国,李辅国因此被尊为“尚父”,权倾朝野。元载借着与李辅国妻子同宗为桥梁搭上李辅国的关系,加上自己善于揣摩上意,终于拜相封爵。 元载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他参与唐代宗杀死李辅国的密谋,后来又帮助代宗诛杀权宦鱼朝恩,终于独揽朝政。大历十二年(777年),早已对元载跋扈专权不满的唐代宗命人抓捕元载赐其自尽,抄元载家的时候,搜出岭南节度使献给他的直径一尺的琉璃盘,而献给皇帝的直径只有九寸,更离谱的是搜出八百石(按照唐朝度量衡制折算大约近64吨)胡椒——当时胡椒作为进口香料,价值确实很高,但囤积到如此夸张的数目,可见元载穷奢极欲到愚蠢的地步。 王韫秀 王韫秀 王韫秀原型就是元载的妻子王韫秀。王韫秀是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她和元载刚成亲时,贫寒的元载不得不寄居岳父家,饱受妻族的歧视嘲笑。忍受不了的元载赋诗《别妻王韫秀》打算入长安求官,诗云:“年来谁不厌龙钟,虽在侯门似不容。看取海山寒翠树,苦遭霜霰到秦封。”王韫秀宁愿和元载同行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明志:“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元载获罪,本来妻女只是没入掖庭为奴,并没有死罪,可是王韫秀脾气很硬,说道:“王家十三娘,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书得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坚决不从命,结果也被赐死,一说京兆尹命人将她杖毙。 姚汝能 姚汝能 热衷于写传奇小说赚一笔小钱的华阴县尉姚汝能的历史原型就是姚汝能,生平不详,只知道是《安禄山事迹》的作者。正是在天宝三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范阳节度使,势力日益滋长,但此时的姚汝能应该还不知道此人会成为自己笔下的主角。关于安禄山的许多史料都来自于姚汝能著作,《新唐书·安禄山传》比《旧唐书》增加了许多内容,不少就是借助姚汝能提供的资料。 之所以把剧中最重要的主角张小敬放在最后,是因为他其实没有历史原型。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提到箭射杨国忠落马的禁军士兵是张小敬,这是马伯庸玩的一个梗。当了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张小敬,怎么可能在12年后的马嵬驿之变时还在禁军中服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