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60天报了7个班 孩子的童年如何“荡起双桨”?(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暑假60天报了7个班 孩子的童年如何“荡起双桨”?(2)

  “即便我和老公的年收入在50万左右,但到了暑假,还是得为儿子的报班费省吃俭用。”家住北京的宫静告诉记者,每年暑假,9岁的儿子晓峰都会参加一次为期半个月的海外游学、一个月的暑期衔接班和每晚一小时的编程线上培训。

  “今年英国游学报名费3万,暑期数学班一个月5000元,编程班一晚上要220元。算下来,暑假2个月孩子就要花出去4万多。”每年6月底,宫静都会和丈夫合计,要为孩子的暑假准备多少资金。

  而这已是宫静“能省则省”地选择报班课程:“编程只敢报线上的,衔接班也就报了一门,还只上一个月。”相比于同事,宫静甚至觉得亏欠了孩子:“人家的孩子一年2次海外游学,寒暑假还要艺术培训。”

资料图:小学生在上课 /p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资料图:小学生在上课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面对高额的暑期教育支出,宫静和丈夫明白:“再苦不能苦孩子。”在宫静看来,海外游学是拓展孩子眼界的不二选择,上衔接班更是为了孩子跟得上课程,而少儿编程,则是大势所趋:“这些课其他孩子都上,我们不能不上。”

  事实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规范校外培训市场,国务院办公厅在2018年8月下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严禁组织举办中小学生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进行排名。

  而对于暑期报班热现象,曾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的杨海宇也指出,社会育儿理念导致家长望子成龙,这本无可厚非,但却有家长有力过度,盲目报班:“都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很少人能想清楚孩子报班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资料图:广西柳州一家培训机构,学生在搭建积木 周潇男 摄

资料图:广西柳州一家培训机构,学生在搭建积木 周潇男 摄

  拿什么拯救,被报班占据的童年?

  相比于晓峰出国游学和童童兴趣培养的命运,今年11岁的海明和7岁的弟弟海宇兄弟俩,在被安排好的暑期课程面前,显出很强的抵触情绪。

  今年6月底,家住广西钦州的海明海宇兄弟俩终于等来了暑假。但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个假期没有了以往的休息放松,而是被父母提早报好的培训班占据。

  “明明是假期,还是得早上6点多起床,一天要上语文、英语、数学、美术四门培训班,才读一年级的弟弟也要去学拼音。”说起自己如今的暑期生活,海明表示:“这些课都是爸妈逼着我去上的,我真的一点都不想去。”

  和海明一样,校外培训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孩子学习的主要负担。据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对孩子学业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超70%的家长认为课业负担主要来自课外培训。

  然而,即便家长认为辅导班会加重孩子的课业压力,但在孩子减负问题上,过半的家长认为负担过重也要为升学坚持;仅14%的家长支持减负。

资料图:一家幼儿园内,师生、家长共同和孩子阅读 杨大勇 摄

资料图:一家幼儿园内,师生、家长共同和孩子阅读 杨大勇 摄

  实际上,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提到,要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严禁超标培训、严禁与升学挂钩、控制培训时间等5方面内容。

  父母能感觉到海明兄弟俩的抵触情绪:“两兄弟其实很懂事,唯独在上补习班这件事情上跟爸妈说了好几次不愿去。”但这依然没有改变家长的决定,孩子小姨说:“为了升学,只能坚持。”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