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持续强力推进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2)
时间:2019-08-12 17:3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居民生活困苦,收入消费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2012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分别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11.5倍和9.3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消费实现快速增长,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差距缩小,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是2012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0.0%,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水平达到2012年的1.77倍,年均实际增长10.0%,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8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水平是2012年的1.81倍,年均实际增长10.4%,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快2.7个百分点。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1.0%,比2012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56元,与2012年相比,年均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3%。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54元,年均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3%;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935元,年均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5%。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73.9%,比2012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四贫困地区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 新中国是在战争的废墟和极度贫苦的环境中建立的,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致力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建设和投入力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居住条件看,2018年贫困地区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房或砖混材料房的农户比重为67.4%,比2012年提高28.2个百分点;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的农户比重为1.9%,比2012年下降了5.9个百分点;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比重为46.1%,比2012年提高20.4个百分点;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为93.6%,比2013年提高12.6个百分点。从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看,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产品升级换代。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等传统耐用消费品分别为87.1台、86.9台和106.6台,分别比2012年增加39.6台、34.6台和8.3台,拥有量持续增加,和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每百户拥有汽车、计算机等现代耐用消费品分别为19.9辆、17.1台,分别是2012年的7.4倍和3.2倍,实现快速增长。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8年末,贫困地区通电的自然村接近全覆盖;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通宽带的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2%、88.1%、81.9%,比2012年分别提高5.9个、19.1个、43.6个百分点。2018年,贫困地区村内主干道路面经过硬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为82.6%,比2013年提高22.7个百分点;通客运班车的自然村比重为54.7%,比2013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贫困地区87.1%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幼儿园便利,89.8%的农户所在自然村上小学便利,分别比2013年提高15.7个和10.0个百分点;有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比重为90.7%,比2012年提高16.2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或卫生员的行政村比重为92.4%,比2012年提高9.0个百分点;93.2%的农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78.9%的农户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比2013年提高49.0个百分点。 五中国减贫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世界减贫做出卓绝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