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教授”吉万全:育出陕西“最贵”的小麦种子(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医疗中心 >

“农民教授”吉万全:育出陕西“最贵”的小麦种子(2)

  2017年,某家企业出价400万元,希望独占“西农511”的技术成果,并主动对吉万全的助手说:“我们直接给你们课题组300万元,你们自由支配,余下的100万元上报学校,你们把成果私下转让给我。”

  当助手把这些话转告给吉万全时,他毅然说道:“国家给咱经费做科研,咱们就要为国家做事,我们不可能这么做!”

  把国产种子送出国门

  上世纪90年代,吉万全赴加拿大植物研究中心深造,后学成归国。从那时起,他几乎每年都会出国进行考察或学术交流。

  彼时,我国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待遇条件与国外相比差距极大。那时的吉万全常会收到国外同行抛来的橄榄枝,但他从没心动过。

  “我是农民的儿子,从黄土地走出来,根永远在中国。国外再好,也是异国他乡;条件再好,研究出来的东西也是人家的。在自己的国家,做出来的每项成果都是我们自己的,都是对祖国的贡献。”吉万全说,“我相信,我们的小麦育种技术终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那一天。”

  吉万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事小麦育种研究三十多年,吉万全团队培育出优质强筋、绿色抗病新品种7个;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将小麦与稀有野草杂交,研发出的6种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平均年产量能达到1000斤至1200斤。

  “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对粮食要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这也促使种子研发技术不断提升。”吉万全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搞小麦育种,主要看产量和抗病抗倒伏,现在都追求优质和健康,近几年通过航天育种技术不断改进的彩色小麦,包含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很受老百姓欢迎。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国产种子,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我们国家的小麦育种技术,与国际相比,已经从跟跑、并跑发展到现在有些领域占据领跑位置,我们研制的种子在气候条件相似的中亚、东亚等国家很有竞争力。”吉万全说。

  能叫出毕业多年学生的名字

  除了小麦育种,吉万全还有个令同事赞叹的本事:即便是已经毕业十几年的学生,吉万全也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办公桌上那本写满学生祝福的笔记本,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

  每有新生报到,吉万全总要带他们去田里走走,收一次小麦。“我们搞农业科研的,要不怕苦不怕脏。不到地里,就发现不了问题,这是做小麦研究的基本功。”看着被汗水浸湿衣服的吉万全,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吃苦钻研的习惯。

  “我没有培养秘诀,就是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该严格时就严格。”吉万全常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学生,“做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凑合”。

  吉万全的实验室,没有签到制,但人人按时来去;没有管理员,却一切井然有序,原因在于他制定的“早8晚23”作息时间表。“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生活简单,充满活力。”只要吉万全在办公室,学生随时可以来找他。

  “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有3个留在了中西部。”吉万全带的不少学生筑梦在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以往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前往宝鸡农科所、青海农科院、西藏农牧学院等单位工作。

  “发展小麦育种技术,光靠我们这一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他们这样的新生力量。这些学生像一粒粒种子,汲取营养,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吉万全说。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