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回信后,这里变了样(2)
时间:2019-08-11 09:03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4G信号通了、互联网全覆盖,乡里都能使用移动支付。“我们家的客人多,手机支付方便得很。”开家庭旅馆和小商店的村民白玛次旺一家,普通话也讲得流利了。 路网、电网、互联网,玉麦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连上台阶。“两年前,大半年也收发不了一邮袋的东西,现在隔两天就能运来满满四五邮袋的快件。”白玛江村感慨。 玉麦乡政府驻地玉麦村,从前只有几百米长的一条街,如今变成了环状三条街。边境小康乡建设全面铺开,新的乡党委、政府办公场所正在动工建设,学校、卫生院、公园、游客中心、玉麦酒店等也在规划筹建。 “没有总书记的关心、党和政府的帮助支持,就没有玉麦今天的新面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卓嘎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把党中央关心玉麦,玉麦群众心向党和祖国的故事讲给很多人听。 守边固边还要兴边 国土在哪里,就要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哪里。2018年获得“时代楷模”称号后,卓嘎、央宗姐妹把这份荣誉化作更大动力,带动更多干部群众加入守边行列。 放牧守边,是生活更是工作,是本分更是职责。爱国守边已融入玉麦人的血脉。 玉麦守护的边境线很长,大部分地方谷深林密。“全程80公里,每人负重50斤到80斤,一走就得8天。”年前带着乡干部徒步巡边的达娃说,“我们不以为苦,乐在其中。” 守边固边还要兴边。玉麦人开始琢磨蹚新路,兴产业。 离玉麦村7公里,有4个新建的大棚,每个1000平方米。连着几天,十几名乡干部把山上收集来的半腐木运到了大棚。 “前边两个大棚换好土了,用来种蔬菜。后面两个大棚试种食用菌,半腐木就是当培养基的,技术员过两天来了就能试种。”达娃向记者说起了发展的构想,要建成幸福、美丽的小康乡,村民不能都放牧啊。从保护生态出发,山上的牦牛要控制在600头以内,现在只有400多头了。“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玉麦良种牦牛基地,控制规模,缩短养殖周期,达到草畜平衡。新鲜蔬菜在我们这儿可是宝贝,将来一部分村民可以从事这一产业,以合作社的方式经营。” 种养之外,玉麦的旅游发展也很有潜力。赏杜鹃花,观高山湖泊,穿云杉林,体验高山牧场……玉麦“布拉加日”精品旅游徒步路线正在建设,已投资1000万元。 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玉麦乡第一个大学毕业生,本来有机会走出大山,但他毅然回到了乡里。“我是西藏大学旅游专业毕业的,玉麦开发旅游项目,这下可有用武之地啦。”索朗顿珠说,“年轻一代玉麦人,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精神,当好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人民日报 王斌来 邓建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