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成新的权钱交易工具?“土味”腐败需警惕(2)
时间:2019-08-06 10:59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说送给官员的“土特产”里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什么秘密呢?比如土鸡蛋中混着金鸡蛋,茶叶盒里装着美金,山珍海味里掺着貂皮鹿茸,文房四宝包装盒里附赠玉器珠宝……“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送“土特产”的名号,却行贿赂之实。如果说普通的“土特产”腐蚀官员如温水煮青蛙,那么这些摇身一变、身价暴涨的“土特产”,则堪比定时炸弹,其危害不言而喻。 “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极具地方特色,表面上披着“土特产”的外衣,实际上却是一个地方高价值产品的代表,具有稀缺性、可消费、可变现等特点,因此,“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近年来也成为一些请托人贿赂官员的首选。 贵州产茅台。这些年,被国酒茅台“撂倒”的官员不胜枚举。有人拿矿泉水瓶装茅台,变着花样搞“四风”被通报,有人因为拿公款大量采购茅台用于单位招待被处分,还有人因为只喝年份茅台被行贿人轻易“拿下”。 云南普洱茶举世闻名。2011年至2013年间,云南省临沧市委原书记李小平为感谢时任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其职务升迁过程中给予的关心帮助及希望以后继续得到关照,先后送给白恩培夫妇价值人民币44万余元的普洱茶4吨及价值人民币16万余元的临沧茶1吨,共计价值人民币60多万元,而这些买茶叶的钱全部是公款。 江苏宜兴紫砂壶誉满天下。某建筑工程公司沈老板得知时任江苏常州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住房保障中心等部门“一把手”陈马良对紫砂壶情有独钟,送钱不成的他于是投其所好,带着陈马良多次到宜兴购买紫砂壶。至案发,沈老板一共为陈马良买下11把紫砂壶,共出资84.6万元。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像沈老板一样“投其所好”,是不少行贿人拉拢腐蚀干部的惯用手段。梳理这些年的落马贪官,有特殊雅好的不在少数。而翻看他们的受贿名录,从烟酒茶到名人字画,从玉石翡翠到瓷器兰花,种类各异,名目繁多,其中不少是地方名贵特产或名贵资源。 “土味”里散发出一股股腐味,特产里暗藏着一场场交易。对此,彭新林认为,无论是“挂羊头卖狗肉”式的送礼,还是投其所好的“雅贿”,即便打着“土特产”的旗号,其行为本质皆是利益输送和权钱交易。 重拳整治,严防“土味”变“腐味” 7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341起、处理3720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234人。这其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与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公款吃喝、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三项一起,占到查处问题总数的四分之三以上。数据还显示,仅今年6月,全国查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就达1391起,接近查处问题总数的四分之一(总数为6060起),1693人因此受到处理。可以说,时至今日,整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的任务依然繁重。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 收送“土特产”看似事小,实则影响深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干部的作风,反映出党风政风。因此,严防“土味”变“腐味”,是近年来党中央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消除“四风”新变种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8年修订)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实施后,2018年底,中央纪委专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旨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揭露“四风”隐形面具,保持“零容忍”“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私利的歪风,严防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成为年节腐败、隐性腐败等腐败交易的“润滑剂”,形成人民满意、群众放心、领导安心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通知下发后,各地迅速行动,纷纷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