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近视率居高或威胁国家安全 近视防控任务艰巨(2)
时间:2019-08-03 06:22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早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已经印发,其中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一年多之后,教育部制定《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就保护学生视力提出工作措施,包括保证睡眠、建立视力定期检测制度、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制度等。 傅添在采访中坦言,中央在教育政策文件中一直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但这种理念在各地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政策本身停留在理念引导层面,缺乏详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评价标准。 傅添认为,网络信息时代对孩子视觉的诱惑是空前的,电脑、手机、游戏机等电子设备几乎随时随地可见,网游、手游等娱乐方式在儿童青少年中普遍流行,他们的视力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诱惑和威胁。“一些家长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电子设备对儿童视力的巨大威胁,缺乏必要的管教和约束,甚至家长自己也沉溺于电脑、手机和平板之中,给孩子造成很坏的影响。” 此外,当前多数中小学里的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普遍存在着重视不足、实施不力的情况,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过于简单,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据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我国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31.67%,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6.02%。到了2014年,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达到45.71%,初中生达到74.36%,高中生达到83.28%。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趋势并未得以根本改变,学生的近视率等指标仍在上升。 视力健康纳入考核 相关法律有待完善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10月。彼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随后发布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紧接着,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等据此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国民素质的严重问题。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应对儿童青少年视力危机的政策层次日益提高。 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印发,国务院办公厅配套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成为健康中国行动的15个专项行动之一,其中包括,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还提出,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从今年起,每年还将开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 傅添认为,纵观这几年国家政策的走向可以发现,政策规定越来越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下一步的关键是在地方政府和学校中落实责任人,把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情况纳入对个人和单位的考核指标里,并且明确规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达不到要求的个人和单位要进行问责。 “对学校而言,应通过立法来保障学校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解决师资、课时、教材等严重不足的问题;对家庭而言,亟须出台家庭教育法,明确落实家长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上所担负的法律责任,从而在约束家长的教育行为时能有法可依。”傅添说。 刘炫麟同样认为,防治和改善儿童青少年近视,一方面家长、学校、政府等应该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各方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