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反映填报表负担重 连打印机都“累”出故障(2)
时间:2019-08-03 04:57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经过清理,全市保留的村(居)报表由2018年的82类压减至42类,压减48.8%,其中,对省及省以上需求报表,在保证数据采集完整的前提下,经过优化、整合、共享,由51类压减至37类,压减27.5%,市及市以下需求报表由31类压减至5类,压减83.8%。 强监督防反弹 近日,宿迁市某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蔡某因违反报表清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处分。 据办案人员介绍,2019年4月,蔡某要求各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每月报送《民政资金补助人员死亡登记表》。经调查,死亡人口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后,乡镇民政办只需将数据交村(居)核对,有遗漏才需要向上反馈。蔡某在无上级要求且已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擅自要求村(居)每月报送死亡人口报表,违反了报表清理工作相关规定。 “村(居)报表减负增效,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巩固成果。我市明确了‘清单制、备案制、监测点’三个监督重点,确保报表清理工作有实效、不反弹。”宿迁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朱金刚说。 据了解,宿迁市纪委监委对2019年由村(居)填报的报表列出清单,各部门及时下发表格,确保基层能够有时间、高质量完成统计任务;对超出清单范围的报表,村(居)有权“拒绝”填报。 对未列在计划清单范围内而又因工作确实需要村(居)填报的,必须经市、县(区)分管领导签批同意,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后方可实施。 为防止村级报表清理工作反弹回潮,宿迁市纪委监委还在全市选取16个村(居)作为监测点开展定点监测,及时预警。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定期对一些村(居)开展抽查,既查“清单制、备案制、监测点”落实情况,又查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履行情况。泗阳县纪委监委还专门组织50名作风建设监督员,分成16个工作组,不定期深入全县238个村(居),通过入户走访、现场查问等方式,抽查有无清单之外填写报表情况。 截至目前,该市纪委监委共组织了5批次抽查,抽查33个村(居)报表填报情况,发现问题7个,对9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经过半年多的专项清理,村级报表过多过滥、多头反复报送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不必要的报表中解脱出来。 打出“组合拳”放大减负成效 以基层报表清理为突破口,宿迁市委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及时出台《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十项规定》,宿迁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督促各地、各部门打好“组合拳”,进一步放大减负成效。 村部“减牌”。前文中的肖桥村曾一度被“庙小牌子多”所困扰,“应付检查,哪个部门下来,四个螺丝一拧,就换哪家的牌子。”现在,应付检查牌子少了,为民服务空间大了,肖桥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置了阅读室、活动室、剪纸工作室。 干部“减会”。以前,群众到社区,就像进机关,一找干部不在,经常是“开会去了”。“如今,社区干部天天围着我们转,三天两头有便民服务活动,社区热闹得像个游乐场一样。”宿迁市宿豫区豫新街道江山社区群众蔡敦友说道。 手机“减群”。过去,宿迁市泗阳县张家圩镇组织委员鲁燕手机里的工作群有几十个。“就算开车,我也习惯性地在等红灯的间隙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新任务。”现在,工作群只剩下3个,鲁燕有更多时间与群众打成一片,每周可以跑好几个村。 考核“减项”。宿迁市泗洪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春建介绍,今年起,对村级党组织的考核不再看重台账,而是在年底开展“村村到”随机调查,进村入户访谈。“跟群众熟不熟,是我们考核基层干部的重要内容。如果群众都不认识书记,就算‘不满意’。一个村(社区)整体满意率低于60%,将对书记作降职或免职处理。” “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永远在路上,为基层减负更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李桂琴表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切实履行监督的再监督职责,进一步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果,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干部“松绑”。 (本报通讯员 纪延 朱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