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过兵吧?走过22000多公里的那种(2)
时间:2019-08-01 20:4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815、816号界碑位于中蒙两国铁路接轨处的两侧,碑体是国际通用的花岗岩碑体,在碑体上,对着我国的一面,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刻着汉字“中国”,对着蒙古国的一面,刻着蒙古国国徽,并刻着蒙文蒙古国的缩写,下面分别刻着树碑年份“2002”。 这是中蒙边境线上独一无二的同号双立双面界碑。双立双面,即在815、816号界碑的主碑旁,分别树立了副碑,主、副编号为(1)、(2),分别刻在“2002”的下面。 如果把中国版图陆地部分比作一只俯瞰太平洋的雄鸡,那么这块界碑所在的地方正是雄鸡脖颈扬起的折弯处。 武警边防部队二连边防检查站的战士,每天24小时在界碑旁轮班站岗。每一位战士站在那,就是一座界碑。 春天,沙尘暴带来的沙子把界碑围了半米高,他们清理堆沙。冬天,大雪包围住界碑的时候,他们清理积雪。 站立于此,边防战士能看到:国内一侧,解放军在边境线旁训练,部队执勤人员在中蒙铁路的货运线上查验货物;国外一侧,货运列车往来于蒙古国的大小车通道上,对方边检在查验货物。 场景虽然总是相似的,但边防战士需时刻保持警惕。 即使在夜间,一听到警报,他们会立即从睡梦中醒来,秒速穿衣,带上装备立即往下跑。 “每一位战士都一样,不能有半点迟疑。”服役于武警边防部队二连边防检查站的那温说,警报响了,就意味着岗哨发现了情况,同时也意味着岗哨可能会面临生命威胁。 危难之际,唯快不破。“可能是更快一分钟,可能是更快一秒钟,结果就会不一样。”在界碑驻守,那温认识到,团结不仅能共同成事,有时还能保命。 “玩命生死簿”“午夜惊魂哨”“追魂夺命表”“千里轮回路”……这些训练项目的戏称表露了他们出生入死的无畏与相守。 让那温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突击集训中,10位队友一同用40分钟跑完了10公里的路程之后,仅一位队友兜里有一瓶500ml的矿泉水,大家传着一口一口地喝了一圈之后,瓶子里还剩半瓶水。 “共度患难日子总有乐趣。”作为一名“95”后,入伍前,那温有太多跟朋友的享乐时光,但驻边的这些“共患难”更觉弥足珍贵。 高强度的训练,除了让身体变得强壮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毅力。入伍两年,那温不再是那个盼着赶紧回家的“小白”,拉练三十公里也不再那么艰难。他尝试着去探索自己,寻找自己。 年初回家时,尽管一身休闲服,还是被人问到:“你当过兵吧?”那温这才发现,原来军营生活对他的改变是如此深刻。他享受这种改变。 大学期间,体育专业的那温有两个梦想,一是成为一名健身教练,二是开一家自己的文玩店。第一个梦想,他利用大学的课余时间实现了,第二个梦想,他在网上也已小有收获。 如今,那温要去实现一个“更酷”的梦想——做一辈子的中国军人。“成为一名中国军人,是一生的荣誉。” 界碑就像妈妈的眼光 戈壁滩上的朝阳,一旦突破地平线,便开始变得刺眼。晨光尚未破晓,梧桐沟边防连战士周帅华和战友们便整装待发,开始一天的巡逻。 梧桐沟位于新疆黑戈壁的边界线上,方圆百里,没有人烟。这里并没有如其地名般美丽的梧桐林,遍地一望无际的碎石和远处隐约可见的天山,成为这块“生命禁区”的风景线。宛若“桃花源”般的边防连营区旁,迎风摇曳的胡杨、枝繁叶茂的红柳,和守土戍边的战士一起,给这片戈壁添了一丝生机。 在茫茫的戈壁滩,每座山都很孤独。周帅华和战士们巡逻的地点,就在戈壁的深山之中,交通不是很方便,有些时候需要徒步上山,走到晚上11点才出山,驱车返回营地。而这样的巡逻,对边防连的战士来说是“家常便饭”。常年在山里跑,大山也给他们的身体留下了印记。腰肌劳损、关节炎等疾病成了一些边防官兵的“职业病”。 33岁的周帅华是一名入伍14年的老兵,也是边防连的班长。谈到自己的入伍经历,这位老班长还是记忆犹新。“高考落榜了之后,我就到部队来了。”来部队后,周帅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大学梦”,入伍之初,他报考了军校,虽然最后因差1分未能圆梦,但始终没有放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