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2)
时间:2019-08-01 19:1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70年过去了,88岁的康庄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场30多万人不由自主泪流满面,不少女同志哭出声来。人们大声欢呼,嗓子喊哑了,把手里的鲜花和自己的帽子都抛向天空,全场一片欢腾,许多人的手拍肿了。 从“站起来”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就带领人民为富起来、强起来开始新的探索。新中国成立时,社会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较抗战前减少21%,机械工业几乎等于零,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所有铁路公路在解放时几乎都不能通车。怎样让4万万同胞摆脱贫困,怎样把落后的中国建设好,这是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的最大难题。 面对“共产党在军事上得了满分,在经济上恐怕要得零分”的种种怀疑,面对“中共的胜利将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的种种诘难,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令世人惊叹的答卷。在较短时间内,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启动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摆脱贫困,吃饱饭、吃好饭,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富起来”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下发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拉开了带来人民生活巨变的农村改革序幕。自此,“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点始终聚焦农业、农村和农民。截至201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共下发21个“中央一号文件”。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到超过6亿吨,中国人实现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从20世纪80年代的凭票供应,到如今在手机上一点,琳琅满目的米袋子、菜篮子就可以送到家里,不论冬夏、南北,新鲜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与此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走在追求美好生活更宽广的道路上。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12年底至2018年底,累计脱贫8239万人,中国书写了世界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书写了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种种不可能在中国人民手中成为了现实。 2017年10月26日,美国《华盛顿邮报》以“中国正在创造历史”为题刊文称,在地球的另一端,刚刚发生了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指的就是在太平洋彼岸召开的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有人做了统计,十九大报告中,“强国”一词提了23次。除了从宏观上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外,还提出“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具体目标。 强起来,这就是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最热切的期望。“站起来”的中国,只有又“富”又“强”,才能真正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曾多次访华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2030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世界希望变得繁荣,那么就需要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发展,需要构建共同的繁荣,当今的中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