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生物医药产业“三链融合”大闯关(2)
时间:2019-07-30 22:31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生物医药产业是高知识密度、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在高端人才、科技项目和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的共同发力下,珠海涌现出的这批生物医药行业‘新军’,正成长为珠海工业经济的增量所在。”有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难点 “三链融合”仍需步步闯关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要依靠高科技人才,依托企业作为载体,更离不开政策支持。”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表示,一个城市若能把投资环境、人才、资本等几大要素有效互动起来,形成合力,就构成了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尽管初创企业技术攻关实力抢眼,但珠海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实力仍有待提升。在走访过程中,不少从业人员认为珠海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需要在创新要素链、产业结构链以及政策链等方面大力加持。 “目前,国内对生物医药投资注重‘短平快’模式,但在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创新药投入稍显欠缺。”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研究院创始人黄子为表示,珠海生物医药产业现状也正是如此。以金湾区为例,该区化学药品制剂的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96.1%,相对较为高端的生物药占比仅为2.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这意味着,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将聚焦于高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这也为珠海目前的生物医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挑战。 “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大量资源持续投入到新品研发,但整个过程时间漫长且耗资巨大,中小企业很难去承受这样的资金和研发成本。”珠海医药流通行业协会原会长苏韦锟说。 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环节高成本、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聚光科技科学仪器首席科学家李刚强认为,创新的核心在于人。“如果珠海能够吸引已拥有科研创新成果的人才或者团队,生产研发的时间成本和产业化进程将大大缩减。” 对此,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林志军认为,珠海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但高校人才构成类型多以本科生为主,科研人员占比小、高层次的科研机构总量低。如何汇聚高端生物医药领域创新人才、如何推动高端科研院所携手创新,成为珠海产业创新实力跃升的关键环节。 在产业链层面,业内人士分析,从珠海生物医药产业链条现状分析,目前珠海几大龙头生物医药企业由于土地、成本和环保等因素,在全国各地设立多处生产基地,公司资源投入分散、产业聚集度不够高,带动本地相关企业、产业发展的效应不强。 以丽珠集团为例,两家位于珠海的企业主要从事于生化制剂生产和微释球制剂研发等;而聚焦于中成药制剂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公司则分布于韶关、四川和上海等地。 从产业布局来看,珠海定位于依托“三园区两基地”打造一流生物医药城,但目前金湾区生物医药产值占比仍“一家独大”。据珠海市工信局数据,2018年,珠海市生物医药(含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229.54亿元,金湾区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市该产业三分之二以上。 “无论是汇聚产业人才打通人才链,还是加速产学研转化优化创新链,都需要从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创新。”珠海横琴盈科瑞药物研究院总经理高进认为,目前市级层面扶持力度弱、产业管理职能较为分散,“需要从全市层面宏观引导,加快推动市级产业政策升级、整合职能部门精准发力。” 破题 聚焦关键环节集中发力 随着政策持续加码、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落户珠海。截至今年4月,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累计对接洽谈企业597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园区累计注册企业134家。其中,澳门企业35家。 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功能和空间布局来看,珠海和澳门“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也将为生物医药产业分工和布局带来国际影响力。 “在澳门,依托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中医药、向国际市场推广,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际化推广优势;并且在澳门地区,当地群众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普遍更高,拥有良好的社会基础。这些都是中医药产业依托产业园平台‘走出去’的独特优势。”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董事长吕红说。 计划落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广药集团有关负责人也认为:“目前公司中药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主要在国内市场,中医药‘走出去’需要好的平台和渠道,我们也希望通过落户横琴开拓生物医药的国际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夏日防暑口诀,医生给出30字
- 下一篇:眼科专家:警惕先天性青光眼危害幼儿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