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共和国70年光辉历史的创造者(2)
时间:2019-07-30 14:5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89岁的袁隆平耗尽毕生精力,只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尽管杂交水稻产量已创下高峰,袁隆平仍不满足:“科学没有止境,我们将向着更高目标,集中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 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人素来有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这是坚持不懈的超凡耐力:林县人削平1200多座山头建起红旗渠,只为那汪清水;塞罕坝人不间断造林57年,只为那片绿色;中国农大人46年扎根曲周,只为那方热土…… 这是转型升级的超凡恒心: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这是奋起直追的超凡勇气: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硕果累累,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享誉世界…… 有人说,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走过70年,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家,在接续奋斗中仍走在不断创造奇迹的路上。 同心同德,激扬中国精神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风雨70年,中国人民以崇高价值追求和强烈家国情怀,挺起共和国的脊梁,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动能。 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到小岗精神、深圳精神、浦东精神;从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两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伟大的精神源远流长。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共和国的坚固基石—— “老英雄,您看上去个不高、身不壮,为什么打仗这么厉害?”有人问张富清。 “我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牺牲了也光荣!”张富清回答道。 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个人、一个集体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每当老百姓看到邮车和我,就知道党和国家时时刻刻关心着这里。我们每一颗螺丝钉都在为藏区安定团结作贡献,我热爱我的工作。”这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的肺腑之言。 如果没看到其美多吉的工作环境,难以体会这朴实话语承载的分量。他驾驶的邮车往返于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这条线路地理环境艰苦,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状况差。但140多万公里、6000多次往返,三十年如一日,他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少像其美多吉这样的人,多少忠诚与执着,诠释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的深刻内涵。 70载岁月峥嵘,70年沧桑巨变,中国人民正是凭借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次次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演奏出共和国不断奋进的宏伟交响。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 “我爱你,中国……”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诉说着中华儿女的衷肠,是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最喜爱的歌。 “为什么回国?”在别人眼里,抛舍国外优裕的生活、骄人的事业并不容易。是什么样的召唤,让黄大年义无反顾为国效力? “祖国高于一切”——这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爱国,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一部共和国的发展史,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彰显和升华的历史。 坚持“家就是岛,岛就是国”的守岛英雄王继才,把论文写满高原的科学家钟扬……一个个挺立的脊梁,支撑起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信心与底气,一颗颗炽热的“中国心”,犹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和航标。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亿万人民矢志奋斗的动力源泉——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3年提升6.5%
- 下一篇:新研究:老年人也需适当“撸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