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主义,从“人猿相揖别”讲起(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中国的社会主义,从“人猿相揖别”讲起(2)

  正如李达在扉页所写,“战士们要有效地进行斗争的工作,完成民族解放的大业,就必须用科学的宇宙观和历史观把精神武装起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新生的社会现象,去解决实践中所遭遇的新问题,借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1938年春,毛泽东在又一次打开《社会学大纲》,看到“在两种实在可能性中进行选择时,要抓住能影响事物发展过程的枢纽一段”时,写下了这样一句批注:“西安事变时抓两党合作,七七事变后抓住游击战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在抗日战争的新形势、新情况中,指导着我们的实践。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

  理论研究虽不同于战场上的枪炮无情,却也同样需要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于生命。

  写出《社会进化简史》的张伯简,为了革命早东暮西,一如流星,留下闪耀的光照亮世人,却也积劳成疾,早早殒世。

  开辟先河的《社会学大纲》,让李达陷于险境,多次遭到反动派的威胁乃至伤害。

  回顾历史长河,类似的理论宣传家们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倾尽所有,只为通俗易懂地将理论知识更多的普及普罗大众。

  一路走来,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成果,在一代又一代理论宣传工作者的努力下,早已积淀入普通中国人的政治常识深处,并深刻改变着现代中国人的历史观。

  今日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这一切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正是一代代普通的共产党人90多年的长期奋斗,是理论宣传家们的研究与面向大众的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在这个关口,重温党的理论宣传初心,恰逢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

  从“人猿相揖别”到新时代的理论宣传,彰显的是理论学习的初心,是“为了人民”的使命。(文/雁丘)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