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收钱搞“三收三不收” 自称是小偷式官(2)
时间:2019-04-17 07:56 来源:百度新闻 作者:晨子 点击:次
2015年下半年,杨家伟帮两个弟弟和表哥罗某某承揽了威信县扎西大道项目,工程造价1.89亿元。经初步计算,扎西大道项目的建设利润约为4000万元,按约定,杨家伟将获利1000万元左右; 2016年,杨家伟帮其弟介绍的某公司顺利中标威信县某项目,作为感谢,该公司安排其弟承建昭通市镇雄县某学校1600万元的场平工程。 …… 10余年间,杨家伟通过自己充当幕后老板、兄弟前台收钱的方式,伙同二弟、三弟获利数百万元。此外,他还精心研究“最安全”的收钱方式,并且制定了“三收三不收”的收钱“策略”——熟悉的人收,不熟悉的人不收;工程领域收,干部任用不收;点上收,面上不收,以期把风险降至最低。 2010年,杨家伟为彝良县房地产开发商卢某某的拆迁项目提供帮助,面对卢某某送给他150万元的感谢费,杨家伟心动不已却又心存顾忌,担心卢某某不可靠,表示以后再说。2013年初,卢某某又提出送其感谢费,杨家伟同意“找一个最安全的方式”来收受这150万元。2013年11月,冥思苦想后,他安排其弟找人“以借为名”收受了卢某某所送人民币150万元。 “我的贪腐之路自2009年至2018年,长达近10年时间,共收受贿赂300万元,违纪金额上千万元,看到这个数字,我不寒而栗。10年时间,组织一次又一次地信任我,而我则一次又一次欺骗组织,一次比一次更胆大、更贪婪,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谋私利,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杨家伟后悔万分。 终撞南墙—— 他明知破纪破法,却不知止、不收敛、不收手,甚至对抗组织审查。殊不知如此胆大妄为,注定没有回头路 “杨家伟的贪腐行为大多发生在十八大后,是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违法的典型。”云南省纪委监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8年后,杨家伟的贪婪无度、无所顾忌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2018年年初,明知组织已对其有关问题线索开始核查,杨家伟仍在春节前夕再次收受了个体老板铁某某5万元。连同2017年铁某某所送的10万元感谢费,杨家伟为这位远房亲戚提供帮助后,共收受了15万元贿赂。在他的思想里,已经丝毫没有党纪国法这根弦。 杨家伟的疯狂还不止如此。他一边肆无忌惮敛财,一边绞尽脑汁对抗组织审查。2018年初,在组织对其有关问题线索开展核查时,杨家伟担心扎西大道项目的问题暴露,急忙与其弟商定对抗组织审查的方案,企图隐瞒其占有干股的事实。 在省纪委初核组与他谈话时,他矢口否认在扎西大道项目上存在的问题,同时抛出其精心设计的“方案”。2018年5月、7月,杨家伟再次与其弟就扎西大道项目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 为规避风险,杨家伟可谓花样百出、机关算尽。比如,不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将自己实际出资购买的房产落户在其弟和其父名下,企图隐瞒个人财产等。 杨家伟在唱着“捞钱亲兄弟”这一发财“二人转”的同时,还自导自演了一出“赚钱表哥兵”,把主意打到了扶贫项目上。 2014年,时任威信县县长的杨家伟在未经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的情况下,通过招商引进其表哥陈某某参股的某农牧公司,在威信县发展养牛产业。 2016年,杨家伟担任威信县委书记后,力主将养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该农牧公司以围标手段违规中标后,在杨家伟的助推下,威信县7个乡镇分别与该公司签订了牛源采购协议,以每头牛8997.5元(政府补贴6000元,贫困户支付2997.5元)的单价向该公司采购了2011头牛,实际共支付购牛款1781.2万元。 2016年底至杨家伟被采取留置措施前,在该农牧公司购买牛源的贫困群众陆续反映牛价高、难饲养、易死亡等问题,杨家伟简单向该农牧公司老板和县农业局负责人过问了有关情况,最后却不了了之。 经昭通市审计局审计,威信县围绕该农牧公司生产基地安排、设立了15个项目,将1715万元财政性资金(含政策性融资)直接补助给该农牧公司。该农牧公司使用虚报新建设施、虚开发票等手段在其中两个项目中骗取国家财政项目资金232.89万元。 贪一时,悔一世。笼罩着“年轻有为”光环的杨家伟,放弃了理想信念,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彻底扭曲,无心于党的事业,无心于服务人民,把“私利”和“人情”放在第一位,沉迷于用权力换金钱的快感中,从官路走向了囚路,失去的不仅仅是幸福和名誉,还有最可宝贵的自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