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贺信背后的绿色故事(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两封贺信背后的绿色故事(2)

  孟克达来家住七星湖旅游景区境内的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牧民新村,他拥有“沙地业主、产业股东、旅游业小老板、民工联队长、产业工人、生态工人、新式农牧民”等七种新身份,每一种新身份都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沙患变成沙利,风沙变成风景,黄沙变成黄金。

  随着治沙产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治沙中寻找商机,农牧民市场化参与,从产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入,实现“绿富同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政府和治沙企业累计为群众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沙区农牧民人均年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1.8万多元。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沙漠治理让“两山论”绽放大漠。

  “绿色名片”共筑生态文明

  “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

  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着眼于中国,更着眼于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为世界人民谋幸福安康。

  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9月,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防治荒漠化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这张名片,走出库布其,走向乌兰布和、腾格里、塔克拉玛干……走入沙特、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沿着“一带一路”,在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落地生根,播种绿色希望。

  已越关山,再眺雄峰。

  在致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