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科学人成功基因的同与异(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三代科学人成功基因的同与异(2)

  “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的第二代科学人也与第一代一样,有着和故土无法割舍的血脉联系,也有强烈的改变冲动,所谓“在朝美政,在野美俗”。王晓东致力于科研体制的探索,给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营造出一种宽松的科研清风。而“一身三院士”的施一公致力于将年轻人培养成为未来的科学领袖,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以赴与合作者一同创办西湖大学。

  第三代科学人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相比之下,他们的成功是基于爱与兴趣。大名鼎鼎的学霸颜宁,在作者笔下是个“不像”科学家的科学家,爱美、随性,喜欢和学生玩三国杀;80后许晨阳心中的数学是:“这里没有等级高下,没有阶层之分,在对未知的探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拥有绝对的自由。每一个数学家愿意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的最主要动力不是别的,是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运行规律的时刻。”而刘颖,在发现细胞规律的同时,更是一个热爱马拉松的长跑选手。

  让人不得不感慨,多彩的时代,诞生了多彩的科学强人。

  正如韩启德评价的: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科学家是一个相对独特的群体。不管是探究未知的知识黑洞还是求解重大的技术难题,不管是从事新药研发还是选育作物新品种,都面临局外人难以想象的重重挑战。这既需要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勇气和毅力,更需要“爱吾师更爱真理”的认知和追求。

  科学家面对的现实,不是无菌环境,面对问题叠着的问题,能最终成功,除了上天赐予的机遇与基因,更多的是这个人的投入状态。《三代科学人》这本书能让想当科学家的年轻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与动力,以及修炼的途径。

  “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不汲汲于名利,以独立思考、理性质疑、求真求实为要旨的科学精神,理应成为全体科研人员主动遵从、努力躬行的职业操守。当前,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日益繁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关系日益紧密,科技界既存在一些久治不愈的沉疴,也面临一些始料不及的新挑战,倡导、弘扬科学精神就更显其重要。”韩启德说。

  科学,更与自然规律相通。没有克服没有抗争,又如何成长呢?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