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2)_生活健康报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生活健康报移动版

主页 > 爆料 >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2)

  在临床治疗中,中国医疗队还通过带教当地医生,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在当地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当地报纸大篇幅报道中国医疗队的成就。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第14批援刚果(金)医疗队下乡义诊。

  黄凤珠说,当地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做了手术,人们会拎上两只鸡表示感谢,由于当地经济条件差,两只鸡对于当地人来说已经是很贵重的礼物了。

  中国医疗队员走在大街上,不断有人向他们招手致意:“西努瓦,尼豪!” “西努瓦,尼豪!”(中国人,你好)

  每当此时,自豪感便在黄凤珠心底油然而生。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可爱的刚果(金)小朋友。

  “小银针”风靡山地王国

  今年70岁的王长义曾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中医院的一名中医主治医师。2001年7月,他参加了第2批援尼泊尔医疗队,在尼泊尔的4年间,他用针灸中用到的银针,为当地民众健康带去了福音。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第6批援尼泊尔医疗队医生正在为尼泊尔病人进行针灸治疗。

  尼泊尔素有山地王国之称,群山连绵起伏。受气候等因素影响,风湿病、bell综合征(周围性面瘫)、颈腰椎病等疾病在当地发病率很高。

  1999年6月,河北省第1批援尼医疗队前往尼泊尔,以中国政府援建的 B.P。柯依拉腊纪念肿瘤医院为主阵地,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的传统医学,具有几千年历史。此前,尼泊尔人曾听说中国针灸治病效果很好,但都没亲眼见过,对中医治疗效果持疑惑态度。等到他们亲眼目睹王长义的治疗效果时,才相信中国中医能治疗不少病症。

  王长义接诊的面瘫患者比较多,“如果是周围性面瘫,一般经过一到三周治疗,就可以治愈。对于脑出血、脑梗塞后遗症也有一定疗效。”

  王长义说,有一次,一位46岁的女士从很远的城市慕名而来,因为是脑溢血后遗症,来的时候站都站不稳,王长义为她进行了针灸治疗,初诊后能站着了,再经过一周的治疗,自己能走路了。病人离开医院的时候特别高兴。还有一位患者,因为脑梗塞后遗症,胳膊、腿都不灵便,经过三周左右的治疗,基本上能自理了,走的时候直竖大拇指,连连说,“Chinese doctor,very good!”

  “肿瘤医院有个中医大夫,治疗效果挺好”,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来自各个城市的尼泊尔患者慕名而来,感受中医神奇的效果。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手术之余,第6批援尼泊尔医疗队医生与尼泊尔当地医生讨论病例。

  初到尼泊尔时,语言曾是一大障碍。去之前,王长义虽然通过培训学习了一段时间英语,但出国后一到具体的医疗实践,语言就成了问题。

  尼泊尔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王长义说,但病人们的文化水平不一样,有的时候说尼泊尔语。为了更好与当地病人沟通,王长义必须随身携带“文曲星”(一种电子词典品牌名称)。

  不过,很快,王长义就适应了当地的语言环境,能够自如同当地人交流病情了。

  在尼泊尔工作的4年中,使命感始终充盈在王长义心间。

  在这期间,王长义只回过一次家。尼泊尔的通讯并不发达,当时医疗队只有一台电脑,队员们排好日子,轮流用网络同家里联系。

  由于尼泊尔长期面临电力短缺难题,停电现象时有发生。“那地方湿热,停电后没有空调和风扇就更热了。”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尼泊尔人温和善良。

  尽管如此,尼泊尔人民的善良、淳朴和热情好客依然时刻感动着他。“作为中国医生特有自豪感”,王长义说,中国医生在当地特别受欢迎,“晚上出去遛弯时,尼泊尔人老远就同我们打招呼,当地孩子们的英语不错,不断向我们说‘Hello!’‘Hello!’。”

  尼泊尔是一个对色彩着迷的国家。这里每年还有一个特别的节日“洒红节”,节日这天,人们不管相识与否,都可以向对方泼红水,或是用各种颜色的粉泼洒对方以示祝福,这一节日又称“彩色的节日”。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尼泊尔“洒红节”。

  

生于1949:他们带着使命感 开展中国援外医事业

  尼泊尔传统婚礼。

  回国后,王长义还是时常想念那个地方,“难忘的是尼泊尔人的友好情谊和尼泊尔迷人的锦绣山川。”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